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应用,加上用眼不卫生等原因,近视发生率也在持续攀升,并且有小龄化趋势。有调查发现,年以来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占一半以上,幼儿园就已经有孩子发生近视,因此有必要将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到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条路上我们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低龄段幼儿去做好视力保护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儿童的眼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成熟的,0~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儿刚刚出生的时候,视力只有光感,且处于远视状态,随着孩子长大,视力才逐渐朝着“正视化”发展。一般来说,1岁儿童视力可达到0.2,3岁孩子视力可达到0.5以上,5岁及以上的视力能够达到0.8以上,所以孩子视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因此,针对0~6岁儿童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非常重要,而且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视力标准不可一刀切断,爸爸妈妈在判断孩子视力是否正常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因素,各年龄段视力正常标准可简单记忆为:大约为年龄乘以0.2,如果孩子验光低于这个标准,建议到专业的眼科进行详细检查。
哪些行为会导致近视呢?
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遗传,一类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当然后者居多,如过早的、长时间的让孩子看电视、手机、电脑等。还有一些诸如开灯睡觉、玩带闪光的玩具、眼睛感染等都是导致近视的一些风险因素。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检查:
1.看电视、电脑、书的距离会不自主地靠得很近。
2.看东西常揉眼睛或经常眯着、皱眉看东西。
3.看东西总是歪着-侧头去看。
4.常抱怨看不清楚,很容易撞倒东西。
5.孩子经常头疼也是眼部疾病的信号之一。因为视觉中枢在人的大脑皮层上,散光、用眼过度,都可能会出现头疼症状。
近视有哪些危害呢?
有些家长可能不以为然,不就是度数会越来越深吗?大不了还可以去做手术治疗!但我想告诉您的是,手术治疗后如果不更改用眼行为习惯,还是可能再度发生近视,且除了戴眼镜不美观、不方便以外,近视的某些并发症是不容小觑的,如视网膜脱落、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等,需要强调的是,并非仅仅只有高度近视才会发生,只是随着度数的加深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幼儿保护好视力呢?
1.注重家庭科学用眼指导。家长应该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并加强手卫生和眼卫生管理,减少眼部感染机会。
2.加强户外活动,缓解眼疲劳。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尽量保证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在60分钟以上,在家可多看绿色植物或远眺,帮助放松眼部肌肉/神经,缓解眼疲劳。
3.注意用眼时间。看书坐姿端正,眼睛离书本约1尺,看书45-50分钟左右应休息10-15分钟,避免趴着、躺着看书。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家长就该以身作则,有孩子在的场合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有意识的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原则上3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要使用,3-6岁使用电子产品每次尽量控制在15-20分钟,眼睛离屏幕距离是电视屏幕对角线的5-6倍为宜,且不要在移动或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每次用眼后应远眺缓解疲劳。
4.保障充足的睡眠。为孩子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培养规律的睡眠习惯,确保幼儿每天睡眠10个小时。
5.提供全面的营养:孩子的食品,既要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蔬菜水果,又要有一定量的糖、蛋白质、脂肪,如肉、蛋、奶等,因为眼睛的健康来源于全身的健康。
6.定期进行眼保健,婴儿期(1岁以内)、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4-6岁)各有侧重。婴儿期主要是筛查儿童有无先天性致盲性疾病。幼儿期是筛查有无斜视、弱视等相关眼病。学龄前期是了解儿童视力和去逛状态,进行近视防控。
内容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