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临床表现

生命中的伞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一天早晨,她的女儿要去上学,在路边等校车。不想天空突然飘起乌云,接着下起了小雨。这时一辆车停在了她的面前,开车的一位美国老太太摇下车窗对她说:

“HI,你要去哪里?我可以载你去。”

朋友的女儿想起平时父母的告诫―――不要随便搭坐陌生人的车,便婉言谢绝了。

老太太见她执意不肯,就开车往前走了。

雨越下越大,校车还没有来。不一会儿,那辆车又转了回来,老太太摇下车窗,递出一把雨伞,说:“孩子,你不坐我的车,就用这把伞来挡雨吧!”

小女孩还想推辞,说:“可是我不知道怎样把伞还给你呀。”

老太太说:“你不用还给我了,如果你觉得过意不去的话,以后你可以把它送给需要它的人。”

小女孩收下了这把伞。

听到这里我不禁心头一热,为这个故事而感动。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是要亲身经历过一些不测之事,才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认识。

不久前,我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变数。

那是一个周五傍晚回到家,右眼突然觉得不适,逐渐好像有一滴泪珠挡在眼眶下方,擦也擦不掉。刚开始并未特别介意,但这种遮蔽的感觉不但挥之不去,到了晚上竟有加深的迹象,并影响了我的视觉。

第二天,妻子开车带我来到家庭医生诊所。医生一看这个症状,就说:“这个问题很严重,需要赶快看眼科医生,现在是周末,只有到医院的急诊室去了。”

在医院的门口碰到我们的朋友郑晓群,听到这种情况,想起她一位亲戚以前也是这种症状,知道这是需要马上治疗的。听说医院不熟,正在生着病的郑晓群立即让自己的先生把我们送过去了。

在急诊室等待时,我觉得右眼的遮蔽范围愈来愈大,使劲睁开眼睛,却几乎已看不见了。黑暗笼罩了我的右眼,比黑暗更大的忧虑,笼罩了我的心。我开始担心起来,如果眼睛失去了视力,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将如何立足?支撑家庭的重担,何以承担?想到这些,我的心越来越沉重。

眼科医生来了,把我带到设备更齐全的眼科诊室里进行检查,他初步诊断是视网膜脱落。然后,他去请在另一个诊室的医生来帮看看,他告诉我们这位医生姓任是华人。

任医生很认真地给我做了检查后也诊断是视网膜脱落,他认为情况比较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就有失明的危险。他当即传呼了一位专门做视网膜手术的医生Dr.Mitchell,请医院为我诊治。经过Dr.Mitchell医生两个多小时的仔细检查后,此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他们决定第二天一早为我做手术。

第二天一早六点,护士为我滴药并做了手术前准备,就要将我送到手术室。我请求他们让我再等一会儿,等妻子带着十岁的儿子来,在我手术前见一面。在手术室门口,我一手拉着妻子一手拉着儿子,心中百感交集。进了手术室,才体会到,这一门之隔,里外会是怎样的心情。前几年母亲在国内生病做手术时,我们也曾焦虑地等在手术室外。现在我的亲人朋友们等在手术室外,我却进到了这里。

手术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等我从麻醉中醒来时,妻子、儿子还有几个朋友都在等候着我的苏醒。

一个人经历了一场大病,就会知道病中的人是多么的无助,而别人的关心帮助,则是多么的温暖。

记得读大学时,曾经流行读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作品。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又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这些理论曾经流行一时。可是我的经历却与他的观点正好相反,倒是正应验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留美学习工作十多年来,从到机场接新生,为他们找住处,陪考驾照,帮朋友搬家,到为遇到困难的我并不认识的中国留学生捐款,这些事情我都做过,经历了这次病痛以后,我知道今后能帮助别人的事,应当更多地去做。

人的一生当中,难免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为我撑起了一把把生命中的伞,给了我一片避雨的港湾。现在我的手中,就有了许多代表着关爱和友情的伞,我将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把这些伞送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寄自美国)

文/海翔图片来源于网络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拉萨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lcbx/105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