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疾病知识

作为一个逗逼,给你讲讲我的抑郁症

中秋节的假期,我回到东北老家陪伴父母和家人,在手机上看到乔任梁的死讯。

死因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还是确认为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网络上有人PO出乔任梁年使用的药物,我扫了一眼药单就明白(都是开给中度到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典型药物),他所忍受的痛苦,以及与病症撕磨的时间,足以让他崩溃到选择离去。

所谓的传闻,事后被证实,只是娱乐圈毫无底线的无知猜测。不过即使真是SM致死,那又如何呢?毕竟人生而自由,在快乐中死去,这死法至少胜过忍受痛苦。真正恶心的是那些造谣乔任梁是去导演身边接受潜规则的家伙们,他们编造出一些所谓“猛料”,对死者进行侮辱,真的很可恶。

看到这两天大家对抑郁症讨论很多,于是想作为一个曾经的抑郁症患者,跟大家聊聊这个病。文中的感受来自于我的自身,还夹杂着一些对于治疗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正确理解和对待抑郁症病人有点帮助。

我是于年5月开始发病,同年7月医院确诊为中度抑郁,之后历经药物治疗及辞职回家休养,大约在年3月,睡眠问题才得到了极大缓解,并停止了药物治疗,目前已经基本痊愈。虽然现在偶尔睡觉时还是会出现不适感,但频率相较之前已经大大降低,心理和精神状态都已经调整回从前,甚至更好。

我患病的主要原因,以及我观察到的,身边在我这个年纪(20—30)患者的诱因,大多数跟工作压力有关,而40岁以上的患者则主要是由于家庭。去年6,7月份,医院排队等医生的时候,常常被身边的上海阿婆牵起手来问长问短,聊到最后,我们竟全都泪眼婆娑,虽然我只能听懂一部分老人家的上海话,但是她的诉说里除了家长里短,最令我难过的,是她反反复复的一句:我过不去了孩子,我这么大年纪,过不去了,可是你还这么年轻,你怎么也过不去呢?

年,我加入了新的公司,新的职位要求我对公司事无巨细的责任心,虽然我早已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但如此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境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新租赁的厂房,房东在签订合同后要求涨价,要挟不成,摆出赤裸的地痞嘴脸;机器设备由于母公司的失误堆放在海关不得放行;客户对迟迟不能生产产生意见,订单被取消;终于度过上面的难关,生产工艺又疑似存在环保隐患而急需改进;地方政府招商成功后,某些部门则开始阴阳怪气地吃拿卡要,甚至直接打给乙方单位令其取消合同;而最令我绝望的,是德国母公司在这个阶段给予我的非但没有支持,反而是一个又一个,愚蠢得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误,以及不合时宜的傲慢。今天回头看,自己当时真的是在一条四处是洞的破船上奋力地向外淘水,而船体浮升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下沉。

那时常有人劝我,大不了就不做了,但抑郁症往往就是在你破解不了执念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松地放手,那么大部分的精神类疾病其实都是无稽之谈,人由于执念而奋进,但也会由于执念而走向错误的方向。人人都有执念,只是所执不同,随手扔掉一件玩具,对成年人只是转瞬即逝的念头,但对孩子却可以是值得难过一夜的伤害,我的执着在于希望自己经手的项目可以顺利通过,在我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我几乎不会接受失败,而这就是我的执念和障碍。

那段时间,我的大脑整天都像一台在批次处理文件的电脑,不断地弥补着各个流程上的漏洞,同时接收着大量的拒绝,以及负面信息,这台电脑大概运行了两个月,终于还是挂了。。。。。。

大概在6月份,我开始失眠,每天大约只能睡2~3个小时,夜里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半睡半醒当中:一面气恼自己为什么睡不着,一面在脑海里不断回放白天的事和接下来要处理的任务,白天始终昏昏沉沉,容易发脾气(很多脾气又不能发向政府和乙方,所以只能独自消化)。有一次,我在虹桥火车站,刚下火车就接到房东的勒索电话,于是我就在站台上,和他对吵了近一个小时,这期间站台停靠过几趟列车,每趟列车的乘客都被我的音量和凶相吓了一跳。吵完以后,我从车站的检票口出来,找了家最近的星巴克,一下倒在沙发里,很久都没有挪动一下,那一刻,我精疲力竭。

由于精神状态的低迷,我的体重迅速从85公斤降低到73公斤,比高中毕业时还要瘦,饮食基本是饿了就吃一点,毫不考虑健康与否,睡眠几乎全部紊乱,有时候白天坐火车,也会在上面睡到昏天暗地,醒来一看,本应该到上海,结果早就过了苏州(如果不是占了别人的座位,估计还要睡到南京)。

我当时在哪都能睡着的状态,跟《爱情公寓》里的陆展博失恋嗜睡有着相似的境遇

以上的种种,其实我都可以忍受,真正令我痛苦的,是之后我发展到了抑郁症最典型的一个阶段:对一切都开始失去兴趣。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里,我多数时候都是个很逗逼有趣的人,这也导致了我对身边的朋友讲我得了抑郁症时,很多人都表示了怀疑。但后来我发现,平日里表面阳光的人患有抑郁症,其实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罗宾.威廉姆斯——好莱坞的喜剧大师,甚至因为抑郁症而选择自杀;另一位喜剧狂人——金.凯利也已经抑郁多年;就连英国的国宝憨豆先生也曾经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症面前,人们日常的性格和表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摆脱不快,纾解压力的能力。

当时的我几乎已经对一切事物失去了兴致,每逢周末,我只有早上去楼下的麦当劳买一块芝士蛋糕(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我突然爆发了对甜食的热爱,后来有人告诉我,甜食可以适当缓解抑郁),然后到隔壁的水果店买上一大袋水果,上楼坐在一篇漆黑的房间里,一边看乐视TV,一边用这些水果消除不时的饥饿,就这样一直坐到天黑。

在这半年时间,我几乎看完了乐视网为会员提供的一切视频资源。。。。。。还有数之不尽的娱乐节目:《极限挑战》、《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然后,每当我刷完一档娱乐节目,都会发现:丫的居然还有韩国版!于是结果是:我这辈子认识的中韩两国明星,都没有年那几个月多。

看完了娱乐节目,我又开始刷剧,几年来所有的热门剧集,我都看完了。年初在亚马逊上买了50本书,本来计划两年慢慢看完,结果不到年底就全部读罢。可是我明白,这都只是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过于专注患病的体验,如果我的病持续下去,恐怕人类有影像以来的全部精华我都会尽收眼底。。。。。。

但大多数的时间里,我都只是机械地在观看和阅读,根本笑不出来,对于书中和剧中的悲剧性结果,我变得无比敏感,最后衍生到只要路上看到一家新开的店,就会下意识地想:你总有一天要倒闭的吧;看到风光无限的明星,也会想:最后你总要死的吧。。。。。。。那段时间的自己,真的是个饱读诗书的粪坑,浑身上下都充满着负面的能量。

同时,我开始疑神疑鬼地体察身体的细微变化,最后甚至发展到有些妄想:这一年,医院做检查的次数,比前半生加起来还多,几乎是每周都要去一次,心脏、肝脏、肾脏、肺、甲亢、电解质、CT,光抽血就抽了十几次。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早上爬起来我发现眼前有黑影,对着阳光尤其明显,于医院去做眼底造影,生怕自己是视网膜脱落。最终的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我只好抱着那个造影的纸片疑神疑鬼地回到医生面前,极为详尽地描述自己眼前黑影的形状,特征。结果医生看了看我,冷冷地说:你把脸伸过来,然后用手拨开了我的上眼皮,问,还有黑影么?

真特么神奇!原来这些“条纹状的黑影”,只是我的眼睫毛。。。。。。

经过前后几个月,全方位立体性的筛查(核磁共振做了两次,医院能提供的检查项目,除了PET-CT我几乎全做过了),最终的结果是,除了颈椎有点问题,我全身的器官基本良好,期间由于焦虑,心脏出现过问题,喝了医生建议的稳心颗粒(步长的,药店都有卖,中药)也就消失了;胃部的不适,喝了几天藿香正气水就没有了,医院的诊断结果是,这些“毛病”都是神经性而非器质性,说白了,都是大脑的紊乱引起的。

感到自己当时的大脑,每天处理问题的能力真的这么屌!

在掌握了一些抑郁症病人特征后,在我之后的生活里,常常可以辨别出身边的抑郁症病人,也因为这点,而与一位患有抑郁症却隐藏多年的亲戚“相认”:在某一次家庭聚会上,我感觉到这位亲戚异乎寻常的平静,时常精神恍惚,虽然对他人抛来的话题还能泰然处之,但饭吃过一半就回房休息了,她的伴侣告诉我们:最近有些累,睡不好,但我当时就预感不对,过了几天,我试探性地把我的药盒放在桌上,她看到之后立刻问起这是谁的,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常常都与我分享她的痛苦,她的病已近重度,却鲜有人能理解,在整个的大家庭中,我成了她病症唯一的知情人与倾诉者。

我举这个例子,是希望让大家明白,无论国内的舆论环境有多轻松,人们对这件事表现得多么习以为常,但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始终还是羞于倾诉的,而在同龄人当中,如果告诉别人你得了抑郁症,得到的回复大多也是:”你就是太累了,过一阵子就好了”,而“去运动啊!跑步啊,游泳啊!”,“去旅游啊,放松放松!”都是我最常听到的劝诫,我不否认,确实有很多人靠着运动和旅游摆脱了的病魔,但这因人而异,比如对我来说,跑步起不到丝毫作用,这是事实,对其他许多人来说也是一样。

而且,对于“不打针,不吃药,坐这就是跟你唠”的心理治疗,我也心存疑虑,甚至抵触。当时,我在上海一个著名的心理健康网站找了一位专家,Title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不太敢找,感觉自己考考也能拿个三级),收费是元一次,结果一进他的工作室我就后悔了:装修极其难看,满眼的老式红木家具,我当时就觉得自己仿佛更抑郁了。。。。。。当时接触的这位医生,给我的两次治疗体验几乎是无效的,但收费足以令我的病情加剧。。。。。。我不否认存在着优秀的心理治疗师,但这项工作不止考验学历,还重在医生的综合素质,好医生的治疗价格,足以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医院治疗,药物几乎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轻重程度开具不同的药方,但是,这类精神类治疗药物(西药为主)几乎全部带有依赖性,甚至很多都会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比烟酒戒断的反应严重多了,我每次拿药之前都会认真和医生交流药量等问题,最终都是选取药量最小的方案执行,也许是由于我的意志力较为强大,所以整个治疗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戒药后至今没有再服用过,但是我上文提到的那位亲戚,则是第一次停药一个月后出现了严重的戒断反应,导致不得不重新服药,而且药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现在我们经常在电话和







































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jbzs/105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