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度数在度以上,或眼轴超过26.5毫米的,就叫做高度近视。度以上患者属于超高度近视(低度近视0-度,中度近视-度)。
孩子的近视问题
不但会影响孩子学习
还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更严重的还会引发许多眼科疾病
近日,医院(温州医医院)杭州院区视光诊疗中心副主任陈岩发了一条朋友圈:
为什么表现出来的近视度数只有度?陈岩说:“这个孩子的角膜曲率特别平坦,正常角膜曲率平均值在42.00D,他双眼都只有38.00D。但是眼轴很长,正常成年人眼轴长度平均值也就在23.5-24毫米,小孩子通常要更短一点,但这个八岁孩子的眼轴已经达到26.3毫米。”
陈岩解释,近视度数受两个参数的重要影响,一个是眼轴长度,一个是眼球各成分的屈折能力,因此也分成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两种,而后者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角膜曲率。
近视对眼睛的危害,重点不在度数本身,而是越来越长的眼轴(从眼表到眼底的前后深度)会把眼底撑开。“打个比方,如果把眼球比作一个气球,这个气球越吹越大的话,气球壁是不是就越来越薄,越来越容易破掉?”
眼球壁的各层组织变薄,组织之间的各种连接也没那么紧密了,眼底就容易出现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比如黄斑裂孔、变性、出血、视网膜脱落等,这些眼病都是有可能失明的。
眼轴每增长1个毫米,正常来说,近视度数就会提升-度。
这个孩子的眼轴比同龄人起码要长出2-3个毫米,所以他的近视度数实际已达到度左右,他的眼底照片拍出来,有高度近视特有的豹纹状特征,和正常眼底是不一样的。这个孩子眼睛的“气球壁”其实已经有点薄了。
为什么他查出来的度数只有度呢?
这就要说到角膜曲率了。眼角膜是一个半圆形的透明组织,光线透过角膜折射后,在眼内形成焦点。角膜凸,焦点就落得近;角膜平,焦点就落得远。
这个孩子的角膜曲率比一般人都要平坦得多,正好掩饰了他眼轴过长的问题,是个典型的“前平后凸”式眼球。
也就是说,他眼轴过长形成的轴性高度近视,被他的角膜曲率给掩盖了。他是一个“隐匿性的高度近视”患者。
到医院查近视不要只验光“这种被假象掩盖起来的高度近视的孩子,每次我门诊中都会碰到两三例。所以检查近视不是只验光配镜,只验光的话,这些孩子的高度近视隐患就被漏掉了,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眼轴有那么长。眼轴长了,不管度数多少都是个问题。”
高度近视患者,眼底并发症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7-8倍,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要高6-8倍,并发性白内障发病率要高3.3倍。产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而儿童期就已经有高度近视倾向的孩子,在青春发育期度数必然还会进一步加深。
陈岩建议,3岁以上的小朋友,医院检查视力时,要建立一个视觉发育档案,除了查度数之外,尽量把角膜曲率、眼轴、眼底的基本情况等都查一遍。
这样能方便医生尽早排查孩子的眼部疾病、进行针对性规范治疗,并能对照出孩子视觉发展状况,提前预判孩子的近视高峰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并作出提早干预。
哪几种手段可以控制眼轴变长目前防控近视公认有效的几种手段中,并不是每一种都可以控制眼轴变长。
1戴框架镜
主要是提升视觉的舒适度清晰度,以防眼疲劳加深近视,对眼轴增长的直接控制效果有限。
2户外活动
可以控制眼轴长度,户外强光的暴露可促使体内多巴胺分泌,让眼球壁的巩膜纤维硬度变强,从而防止眼轴过度增长,从而有效地抑制近视的增长。
3塑形镜
可以控制眼轴长度,它的原理是在视网膜周边部形成一种近视性的离焦,达到控制眼轴的目的。
但塑形镜不是每个少年儿童都适合配戴,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医师诊断。
40.01%的阿托品眼药水
它可以缓解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痉挛,并通过体内递质的变化来防止眼球变长,但这种方法的应用还非常受限,目前大陆还没有阿托品眼药水上市。
青春发育期,个子近视度数一起长高度近视里有一类是和遗传相关的病理性近视,这类患者家族中可能有超高度近视患者,或者是因为基因突变,这种近视不论后天怎么注意,过了青春期后,度数还是有可能不断增加。
更多高度近视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和孩子用眼习惯密切相关。如果在孩子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发现有中低度近视了,那一定要赶快进行近视眼的干预,因为孩子在青春发育期,个子长多快,近视度数就会长多快。
因为有类似上文的“隐匿性高度近视”存在,所以家长不要觉得孩子验光度数不高就没有关系,等出现眼底病变症状的时候再去查,很可能孩子的眼底早就有病变了。
链接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
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1.67%,初中生为58.07%,高中生为76.02%。
教育部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为83.28%。
近视也是可以提早预防的。针对近年来近视发生的低龄化以及发生率上升情况,建议家长树立一个早期筛查的理念,即在宝宝2至3周岁时,就带到专业眼科做一次屈光筛查。
这种筛查必须散瞳,有的家长有顾虑,担心散瞳会对孩子视力有损伤,其实散瞳只会带来暂时的不适感,不会损伤眼睛。散瞳后,才能看到孩子真实的屈光和视力情况。
散瞳后,对孩子做一个屈光检查,会发现健康的孩子会存在至度左右的远视,如果发现孩子的视力检查没有任何远视的度数,就要高度重视这些孩子了,这意味着孩子已经存在近视发展的趋势了。
2至3周岁度左右远视是生理性的,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消失,提早消失就是近视的易感人群,家长要积极干预了。这种干预就是从幼儿期开始,带孩子多去做户外活动。
除了户外活动,请遵循两个用眼原则:不要太长时间用眼,不要太近距离用眼。
预防近视
得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