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被父亲骂会哭——因为无知
二十岁被父亲骂会愤怒——因为年青
三十岁被父亲骂会理解—因为长大
四十岁被父亲骂会笑嘻嘻—因为知道他最爱自己
现在的我多希望你还能够骂骂我
——某位刚失去父亲的阿姨
父母越来越老了,异地打拼的我,要不要回家多陪陪他们?我内心所谓的拼搏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是我最近一直在纠结的事情。读这篇文章哭湿了好几张纸巾,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看一看。
我的朋友说:
我觉得可能我内心深处还是一个极度恋家的人。
说句实在话,人活着就为了一个自在,我看,我的中学读完留在县城做生意或者大学毕业回县城工作的朋友们过得要比陆家嘴的小年轻和硕博士要自在的多的多的多,反正学位高的我每次回家感觉同龄人之间就我最穷。
怎么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财富,对于大多数高学历人才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你说人活着不为了舒服那是为了什么呢?眼界和人脉和圈子这种东西,也就只有财富不够的人给自己驳回一点颜面罢了,你本来想在京沪这种地方施展才华,实现远大抱负,可最后还是回归“家都不回天天加班周六死睡周日约朋友吃饭”的套路。
可其实我的价值观一直在改变,我现在觉得如果我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给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带来实质性的改善的话,我不如回家陪陪家人,至少对于很多人来说,下了班可以开着迈腾带着妻儿爸妈去海滨大道兜兜风,而不是挤着九号线回出租屋里叫外卖第二天再给洋人打工。MINT和MAOLivehouse之类这种地方,去装个逼就行了,还是家里的河滨公园逛得自在。
故事里,和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居然是通过电话,妈妈只言片语都没能留下,要是我得恨死我自己。
如他所说,我们的价值观是会变的,无论如何,那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只要别后悔就好。
文章授权转自复方百部酊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