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开始,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前段时间,1岁男孩被筷子戳进眼部的消息牵动了好多家长
大家都在为他祈祷祝福
没想到,就在冬至这天
医院宣告脑死亡
不是得了绝症
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天灾人祸
而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极其普通的食用工具
筷子!
回顾事件
箫箫一家住在新都,受伤那天,吃完晚饭大人们忙着收拾饭桌。箫箫趁大人不注意拿走一只木头筷子,就在妈妈岳艳春准备阻止他的时候,箫箫一转身就摔了一跤。儿子摔倒后,岳艳春抱起儿子看到右眼角有少许血迹,右脸颊有一些划痕,整个眼睛迅速红肿起来。因为筷子没有插在眼睛上,感觉看起来伤情不是很严重,但一家人还是把箫医院,开了些外用内服的药。几天后岳艳春发现儿子的眼睛肿得更厉害,而且开始不断往外渗出液体。家人医院治疗,拍片发现箫箫眼眶有骨折的情况,几天治疗下来箫箫的伤情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医生建医院。
12月8日下午,箫医院眼科,经诊断,箫箫颅内出现了感染情况。医生分析说,首先插入眼睛的筷子带有大量细菌,加上眼眶骨折,造成了颅内感染,且受伤后没有及时得到控制。9日医院就为箫箫做了眼部引流手术,术后箫箫眼睛消肿,伤情得到控制。但是接下来几天箫箫反复发烧,颅内感染的情况仍然严重。箫箫又转医院接受相关治疗。经过全面的检查,再次发现箫箫颅内感染已形成了脓肿。
18日,箫箫第医院神经外科,原本安排19日为箫箫进行手术,当岳艳春刚刚为儿子洗了头发,突然发现儿子嘴唇发紫出现缺氧的情况,箫箫的病情急转直下……经过医生全力抢救,还是遗憾地宣布,箫箫被确认为脑死亡。
同样的悲剧不止一出
医院眼科护士长说,异物插入娃娃眼睛的意外时有发生,而眼科收治最多的这类病例“元凶”就是筷子!
甚至,曾有位孩子在筷子插入眼睛后,父母情急之下自己把筷子从孩子眼睛里拔了出来!
哪些“凶器”不能给娃娃耍
1第一类:餐具筷子、勺子、刀、叉等
2第二类:文具。各种笔、圆规、三角板、尺子、温度计、胶水等等
3第三类:石块等硬物。硬物击伤虽然不容易引发眼内的感染,但可能出现外伤性白内障、外伤性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眼疾,也会造成失明。如果娃娃出现视力下降或重影、头晕、呕吐医院。
4第四类:干燥剂许多零食里都有干燥剂,有些孩子会喜欢拿来玩儿,可万一不慎把干燥剂丢进了保温瓶,就会导致保温瓶爆炸,让双眼几乎失明。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吸水后变成氢氧化钙,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使空气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5第五类:日常化学制剂洁厕灵、84消毒液、洗衣粉等
6第六类:塑料硬质吸管年级小的宝贝,家长请尽量使用软吸管吧!
儿童急救常识
再次给家长们安利一些儿童急救常识,熟读有用!!!
娃娃被筷子戳伤眼睛不要自己处理。
发生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人身上被插了一刀,拔出来只会产生直接性的再次伤害,甚至致命,并不会减轻孩子的痛楚。这种情况请家长直接送院进行急救。
被异物卡主喉咙需要家长及时处理。
宝宝被异物卡住喉部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作家长必须保持冷静,以最快速度采取急救措施,急救专家介绍:异物卡住喉部的自救互救共有三种方法:
1、头低位,一手握拳拇指顶在上腹部剑突位,即肚脐的上方,另一手掌握住拳,向后、向上猛烈挤压,动作要快,然后放松,可快速挤压3次到5次。也可借助椅背、桌边挤压上腹部,然后放松。
2、救人者站在患儿背后,双臂围绕其腰部,用一手拳拇指顶在上腹部剑突位,另一手用掌按住拳头,用力迅速挤压,重复上述动作。
3、可以采取头低足高的体位,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后背双肩胛骨内拍击。
急救专家建议: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吃花生米、果冻、糖等小零食,如果孩子实在要吃,吃的时候注意不要发生打闹、哭笑等情况。另外,在给孩子玩玩具时,先注意玩具上有没有零件脱落,或周围有无已小物品,比如弹珠、小螺丝等。
孩子被烫伤根据情况处理。
1、轻微烫伤处理法:用冷水连同衣服一起冲洗。
孩子被烫伤后,家人不要过于紧张,应保持镇定。要明白烧烫伤后立即起水泡并明显感觉疼痛,属于浅度烧烫伤。
马上取冷水或冰水浸泡或冲洗伤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感觉到不很疼了再把衣物慢慢脱掉,用干净的布覆盖创面,医院。
早期的冷水处理对创面的愈合有很大的好处,第一能减轻疼痛;第二可以减轻水肿、余热造成的深部组织损伤;第三可减少创面的毒性物质。
2、重度烫伤处理法:立即送医,不可在创面上涂药水或药膏。
怎么去判断小孩子烫伤到底严重还是不严重?不能仅凭烫伤面积的大小去判断烫伤程度的深浅。此外,小孩子的头部、面部、颈部等严重医院,否则随时会引起宝宝休克。
何谓重度烫伤?一般指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损伤,并呈灰或红褐色,此时应用干净布医院。切不可在创面上涂紫药水或膏类药物,影响病情况观察与处理。
严重伤、烫伤病人,在转送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伤者烦渴时,可给少量的热茶水或淡盐水服用,绝不可以在短时间内饮服大量的开水,而导致伤者出现脑水肿。
孩子食物中毒的不同处理方式
第一步,停用可疑食物
立即停止进食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
第二步,家庭急救
保留剩下的食物或者汇总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同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如果估计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在2-4小时之内,可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孩子的咽后壁以催吐,使胃内残留的食物尽快排出,防止毒素进一步的吸收;
2、如果进食时间在4小时以上,可给孩子吞饮大量的淡盐开水,以稀释进入血液的毒物,并配合指压的方法催吐;
3、对疑已变质或有毒的食品除立刻停止食用外,应妥善保存,供医生急救时分析处理,同时应通知卫生检疫部门协助鉴定;
4、因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错综复杂,临床中毒症状的轻重不一,故在简单的急救处理后,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第三步,送院治疗
经上述急救,中毒者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程度较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医院进行洗胃、灌肠、导泻等治疗。
儿童误食药品后应如何急救
家长不要一发现小儿误服药物就惊慌失措,要冷静下来搞清小儿服的是什么药,服了多长时间。
如果小儿服药的时间不长,在4~6小时之内,家长可以在家里立即采用催吐方法,使小儿把存留在胃内尚未消化吸收的药物吐出来。
具体方法是,家长用一根筷子轻轻触碰小儿的嗓子后部(咽后壁处),小儿会感到恶心而引起呕吐。为了好地催吐,可以让小儿喝些清水,反复催吐几次,样可以尽量减少药物的吸收,避免引起药物中毒的发生;但是如果小儿服入的药量过大、时间过长,特别是当小儿已经出现中毒症状时,家长医院抢救治疗。
为了防患于未然,防止小儿误服药物,家长应该特别注意保管好家里存放的药物。尤其是一些剧毒的杀虫剂更应妥善保管。在给小儿服药时应该养成先看药名,查对后再喂服的习惯,万万不可马虎从事。
儿童外伤急救7法则
儿童外伤,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1、严重割伤
标准急救用品:经过消毒处理的吸水性棉条或纱布,两端最好不带胶布,以防伤口血液凝结后将纱布去掉时引发伤口周围皮肤疼痛。
可以选用的替代材料:任何一块吸水性强的干净布,如清洁茶具的抹布或枕巾,但不要使用手感蓬松或粗糙的面料,以防布料的纤维粘连伤口。
怎样处理伤口:用消毒棉或布按住伤口止血,直至血液不再流出,然后换一块干净的消毒棉或布将伤口包牢。
如伤口较深或流血较多或伤在身体的关键部位,在对伤口进行基本处理后,医院接受更专业的处理和治疗。
2、手臂受伤或骨折
标准急救用品:三角形绷带。在接受医生治疗之前,它可以起到支撑受伤手臂的作用,以免伤势加重。
可以选用的替代材料:可以用干净枕巾制作临时绷带。
怎样处理伤口:在肘关节可以弯曲的情况下,应将受伤的手臂用绷带或枕巾悬在身体前面。将臂置于绷带中央,抬平于胸前,然后将绷带的两端拉至颈后打结。固定好手臂后应立刻看急诊。
3、扭伤或拉伤
标准急救用品:冰袋,弹性绷带和弹性筒型压力绷带
可以选用的替代材料:将冰镇豆子包在一块干净的毛巾或布内代替冰袋。
怎样处理伤口:在肘关节可以弯曲的情况下,应将受伤的手臂用绷带或枕巾悬在身体前面。将臂置于绷带中央,抬平于胸前,然后将绷带的两端拉至颈后打结。固定好手臂后应立刻看急诊。
4、轻微割伤或擦伤
标准急救用品:种类齐全的创口贴
可以选用的替代材料:清水,湿纸巾或婴儿纸巾
怎样处理伤口:如果你手边没有创口贴,处理轻微割伤的最佳方法就是让伤口自行痊愈。用湿纸巾或者流动的清水轻轻地将伤口周围擦洗干净即可。不推荐使用消毒纸巾,因为有些纸巾内含有的消毒成分药性强烈,易造成皮肤过敏。没有湿纸巾的情况下,用婴儿纸巾也可以。
5、眼部受伤或眼内有异物
标准急救用品:眼罩
可以选用的替代材料:干净的棉手帕
伤口的处理:用清水将受伤眼睛冲洗干净,然后将眼罩或折好的棉手绢遮于眼部,并将其轻轻固定于头部。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将双眼全都遮住。否则由于未受伤的眼睛不断转动,会导致受伤的眼睛被迫跟着转动,因而导致伤势扩大。无论伤情如何都应该立刻就医。
毒虫叮咬后紧急救治
被毒蚊毒虫叮咬可将随身携带的清凉油、风油精或红花油反复涂搽患处。如有三棱针,亦可先点刺放血,挤出黄水毒汁后再涂以上药品,效果更佳。如被蝎子、马蜂、蜜蜂等蜇伤,一定要先用锋利的针将伤处刺透,挤压肿块,将毒汁与毒水尽量挤干净,然后用碱水洗伤口,或涂上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氨水。无针之时,也可用煤油将碱面调成糊状涂患处,起到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作用。亦可将阿司匹林两片研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患处同样有效。
但如果被蚂蟥咬住后不要惊慌失措地使劲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拍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蚂蟥很怕盐,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或者滴几滴盐水,它就会立刻全身收缩而跌下来。
此外,在民间验方中也有用葱叶、葱头或大蒜捣成泥状,涂患处,或用新鲜乳反复滴涂于蜇伤部位,或用新鲜仙人掌洗净去刺、捣烂如泥涂于伤处,这些均有杀菌止痒,解毒止痛,消肿的作用,如果平时捉到蝎子或马蜂,用白酒浸泡备用,凡有人被蜇伤,将泡好的酒涂于伤口部位也很有效。
医院急救电话
虽然急救一般直接打,不过医院急救电话更直接,妈妈们请收藏,不过关键时刻,可能还是自己打车最靠谱。
华西附二院急诊--
医院急诊室、救护车:-
医院急救-
成医院急救中心-(中心院区)-(实业街院区)-(太升路院区)
医院急救-
医院急救-
愿粑粑麻麻们永远用不到这些电话!
内容整理:成妈
封图:圣母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