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做到积极预防早期筛查

作者马晶;校对程瑶;指导柳杰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最近科里住院的患者也逐渐增多,由于前段时间疫情紧张,又赶上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很多糖友都推迟了看病就医的时间,没有及早就医导致了血糖升高甚至产生了急性、慢性并发症。

40岁的王先生是一名网络教育机构教员,曾经双眼都是1.5的视力,电脑上的文字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两年前患者视力出现下降,他并没有在意。然而就在年前,王先生因为工作劳累,再加上“家里有事,上了一股火“,出现了明显的视力下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经检查后发现,王先生的“右眼视网膜脱离、左眼眼底点片状出血”。”七老八十眼睛看不好了也就认了,可我还不到50岁”王先生无奈地说。要知道王先生发现血糖升高已经十年了,但他这十年来,基本没有做过糖尿病方面的治疗,更没有定期复查,甚至自己患上很严重的高血压都不知道。

为这位糖友感到遗憾和惋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积极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20-74岁成年人最常见的失明原因。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除了与高血糖有关外,还跟血脂、血压、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患病时间长短等有关。不良嗜好,如吸烟,也会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

1)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10、15年,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5%、60%和80%;

2)2型糖尿病5年以内病程者,使用胰岛素与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为40%和24%,该比例在病程长达19年以上的患者中分别增加到84%和53%;

3)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以下与25年以上发生增生型视网膜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和25%。

4)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HbA1c浓度的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5)除此以外,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还与不良嗜好有关,例如吸烟、饮酒吸烟会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是2型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独立的可控风险因素;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视网膜病变6年发生率低1/3,戒烟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以下是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

那么对于糖友来说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常缺少自觉症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到晚期会预后不良,因此,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防治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不要像文中的王先生一样因为视力好就以为没有视网膜病变,等视力受损了再去筛查眼底,可能错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最佳干预的时机,挽救视力的难度就加大了。除了常规眼底筛查,建议糖友平时自己经常测测视力:即交替遮盖双眼,看是否有看东西不清楚或模糊的现象,如果有,医院检查。

糖尿病人的眼底检查频率?

强烈建议:

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5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自确诊后,每年都要做眼底筛查;

糖尿病患者准备妊娠前或第一次产检,妊娠后3个月及产后1年,要做眼底检查。

有哪些药物用于糖网的治疗?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的一些药物,比如,改善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的药物、调脂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抗炎症因子药物、抗氧化应激药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RAS阻断剂等。调脂药可通过保护血视网膜屏障,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逆转视网膜血管渗漏,减轻视网膜炎症,进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柳杰主任提醒糖友们:及时发现并合理治疗是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关键,对于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要贯穿在治疗的始终,一旦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定要尽早进行正规的专科治疗。

同时柳杰主任建议糖友们: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就要进行糖尿病眼病的全面检查,若此时无视网膜病变,建议随后每年复查;若此时已出现中等程度视网膜病变但尚未累及黄斑,建议每半年左右复诊一次;如果已经发生较为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则需增加复诊的频率;如果出现视网膜剥离、视力急剧下降、玻璃体出血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转至眼科治疗。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内分泌科一病房全体医护人员恭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月圆情圆人团圆,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医院内分泌科一病房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lcbx/1061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