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糖友”特别是老年“糖友”的常见消化道症状之一。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表现为胃肠蠕动减慢、排空延缓、胃结肠反射消失、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便秘。另外,一些“糖友”存在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可使肛管压力升高,引起排便肌肉不协调运动而加重便秘症状。便秘不仅可引起患者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等,且便秘时用力太大,往往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糖友”血糖骤升,若本身合并严重视网膜病变或心脑血管疾病,大便用力时还可引起视网膜脱落而突然失明,或血压升高出现急性心梗、脑梗等。
防便秘首需控“糖”
糖尿病患者要减少便秘,首先需控制好血糖,因为糖尿病的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糖友”要把便秘防在开端,那就需控制好血糖。控制好的标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即空腹血糖在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下。另外我们不仅要控制好单次血糖,还要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糖尿病患者一段时间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参考指标。通常以年龄65岁为分界线,如果糖尿病患者既往血糖控制稳定,没有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6%~6.5%;如果年龄超过65岁,血糖控制较差,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出于防止糖尿病低血糖意外的考虑,可以适当放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如7.0%左右。
防便秘莫乱饮通便茶
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借助排毒药茶来改善便秘症状。殊不知,此类药茶多含有蒽醌类泻药,如中药类的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等,西药的果导等。而便秘病因复杂,单纯依靠泻药无法从根本上治疗便秘,并且会打乱胃肠道自身的生物节律,加重胃肠功能紊乱,造成胃肠功能和肠动力不可逆性损害,增加便秘的治疗难度。
便秘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增加结肠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据统计,老人便秘者结肠癌的患病率高达10%,显著高于非便秘者结肠癌的患病率。
糖尿病患者便秘多为慢传输型,便秘与肠道肌间神经丛中兴奋性神经递质缺陷及胃肠平滑肌细胞的改变密切相关。结肠传输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根据一定时间段内标志物在结肠内的分布情况,判断结肠传输功能障碍,以及观察传输障碍的结肠形状、部位及范围,一般两次以上检查均异常,即可确诊。
饮食因素中,膳食纤维摄入少、饮食量少或食物过于精细,老年“糖友”咀嚼功能差,这些都可使肠道反射性蠕动减弱而导致便秘。便秘后吃刺激性泻药,使肠壁敏感性降低,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加重便秘。饼干、面包、蛋糕等蔗糖含量较高的食物可与胃液中的氧化酶发生糖酵解反应,多食易致胃胀,加之此类含糖糕点膳食纤维含量低,会加重便秘;肉类食品中的动物蛋白分解可产生含氮代谢产物,便秘患者如过量食用肉类,因不能及时排出含氮代谢产物的粪便,在肠道内淤积日久,会刺激肠黏膜,导致肠道肿瘤的发生。此外,如过量食用辣椒、大蒜、生姜等含有辣椒素的食物可刺激消化道,导致肠道充血肿胀而引发或加重便秘。
如何饮食缓解便秘
正常排便需要含有一定量膳食纤维的胃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膳食纤维包括了所有不能在小肠中被吸收,能够进入大肠当中的食物成分,主要是各种可吸收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各种植物胶质和微生物胶质。
广义来说,还包括糖醇和低聚糖之类的物质,甚至包括不能在小肠被消化吸收的抗性淀粉。膳食纤维分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两类,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不被肠道吸收,可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来缓解便秘。
粗粮、蔬菜、水果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建议每日粗细粮的搭配比例以1∶1或1∶2为佳,同时,多吃纤维含量高的果蔬,比如,大白菜的纤维含量为0.8%,绿色浓重的小白菜和油菜则是1.1%。白色菜花是1.2%,绿色的西蓝花是1.6%,而生菜只有0.6%。若论纤维低的蔬菜,通常要数果实类的蔬菜,如番茄(纤维含量0.5%)、黄瓜(0.5%)、冬瓜(0.7%)。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将蔬菜切成菜末、做成馅料,将水果切成薄片或小块,以利于食用。膳食纤维的通便特性,无论切碎还是煮烂,都不会破坏。
水果可选橘子、猕猴桃、苹果、西瓜、梨等含糖量较低的,尽量少吃香蕉、红枣、荔枝、柿子、山楂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将吃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同时注意监测血糖,防止血糖波动。一般来说,野生蔬菜含量比栽培蔬菜的纤维含量高,深绿色蔬菜要比浅色蔬菜的纤维高。
除了膳食纤维,喝酸奶也有缓解便秘的作用。酸奶富含肠道益生菌,可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成,维护肠道健康。此外,酸奶还可使肠道渗透压增高,刺激肠道分泌大量碱性消化液以中和乳酸,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干果类、蜂蜜中含有益生元,益生元到达肠道,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繁殖。但需注意干果的能量高,蜂蜜含糖量高,均需适量食用。
另外还需要注意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毫升,饮水不足是造成慢性便秘的一大原因。
目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通便类药物主要包括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和刺激性泻药,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并且不能长期使用。
贴心提示
“糖友”应定时在早餐后如厕,此时胃肠蠕动功能较强,易于排便,无论有无便意都应坚持如厕,以重塑排便生物节律。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以免分心干扰排便生物钟的建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