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临床表现

天主教承德教区前传上

前言

年9月22日,梵蒂冈发布公告称:为促进对主羊群的牧灵照顾并为更有效地期待它的神益,教宗方济各决定在中国大陆成立承德教区,乃北京的省属教区,其主教座堂设在承德市双滦区的耶稣善牧教堂。

图一、新建的承德教区主教座堂

为支持在中国的福传事业,圣父教宗方济各决定将尚存的未经教宗任命被祝圣的“官方”主教若瑟.郭金才重新接纳到教会的完全共融中。

图二、若瑟.郭金才主教和若翰.杨晓亭主教

修师傅通过研究教会史发现:承德教区虽然年轻,但是在热河这片土地上,大量教会先贤为了信仰奉献出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天主的恩宠始终浇在这片土地上灌信仰的种子。

图三、一八八三成立的东蒙古代牧区,目前一分为三:辽宁境内的仍归热河教区、一九三二年成立的中国籍赤峰教区划走一部分,红线内大致是新成立的承德教区的各堂区(不是教区地图!)

一、前期承德天主教会

承德,位于北京东北部古北口外,在清代是满洲、蒙古、中原三部分交接之地,各种文化在此碰撞,天主圣教自雍正年间传入承德。当时正处于百年禁教时期,但是在承德传教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承德府首县---承德县城离北京多公里,离禁教期间北方地区的传教中心西湾子(位于现在的张家口)不到四百公里,而且塞上地广人稀,沟渠纵横,适合秘密传教,于是就有了最早的传教点---滦平县老虎沟。

图四、滦平县老虎沟,承德地区最早的传教站

说到禁教时期的承德天主教,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就是现在可考证的承德地区最早的圣召是一个蒙古族的喇嘛。

当时在西湾子传教的法国遣使会的秦噶哔神父(JosephGabet,-)要学习蒙古语,以便到蒙族聚居区传教,大约在年到承德主持复活节礼仪的时候,他让会长给找蒙古喇嘛当语言老师。

图五、遣使会会士秦噶华神父,他的行记是研究承德天主教史的最早文字资料

后来会长给找来两个年轻的喇嘛,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交流后,这两个喇嘛都改宗天主教,其中姓凤的喇嘛在年领洗奉教,取圣名伯多禄,并进入修院,在澳门大修院完成修道后,年晋铎。年随遣使会去北京,凤神父是今天辽宁朝阳人,所以这勉强算是承德第一个圣召。

除滦平县外,解放后属于承德市的围场县最迟在清道光年间也出现了天主教友,关于天主教传入此地的时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天主教在清朝乾隆年间传入此地。乾隆年间,有张氏家族在此地经营木材生意,雇佣了一家白氏雇员。白姓雇员入了天主教,受白姓雇员的影响,张氏家族也加入了天主教,并在自己府中建立了教堂,从事宗教活动。

图六、一九八八年统计的围场县天主教友人数,围场县是承德天主教“大县”,也是郭金才主教的老家。

另一种说法认为,天主教于清朝道光年间传入本地。据这里的天主教徒传说,最早来这里传教的是一个外国传教士。这个传教士来到此地,遇到了一个信仰佛教的常姓农民,传教士与常姓农民交谈辩论之后,说服了他,使他改信了天主教,成为这里的第一个教徒。常某死后,村中教徒逐渐增多。通过村中教徒的集资,在常家院中建起三间草房,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称为“马架子公所”。

另外,在马架子村的墓地中,至今还保留着一方传教士的墓碑,碑文上有如下记载“善称,司铎李伯多禄,大清咸丰元年十二月初七日”。由此碑文可以推知,道光年间,这里已经有了天主教。

现在马架子天主堂从行政区划上归赤峰市松山区,但是历史上是归属围场县。

鸦片战争以后,宗教政策相对宽松,咸丰六年(主历年),遣使会就在老虎沟建了一座中式圣堂,共60间。

图七:重新翻建的滦平县老虎沟大堂

年中法北京条约后,天主教在中国获得“任各处军民人等传习天主教、会合讲道、建堂礼拜”的权利,遣使会回到北京。年,长城口外的蒙古地区正式成为新成立的比利时圣母圣心会传教区。这里修师傅用点笔墨介绍一下圣母圣心会和会祖南怀义神父,南神父壮志未酬,最终就死在承德老虎沟。

南怀义(TheophilVerbist,CICM,-)神父是比利时安特卫普人,生于年6月12日,毕业于安特卫普耶稣会公学及马林(Malines)教区修院。年9月18日晋铎,先后担任马林小修院学监、布鲁塞尔军官学校指导司铎、纳慕尔(Namur)修女院指导神师,年当选为比利时圣婴会主任司铎。

图八、老虎沟堂区的南怀义会祖像

圣婴会(HolyChildhoodAssosiation),是一善会组织,其宗旨是筹集善款,帮助贫困地区的孤儿。当时中国四亿多人口和居高不下的婴儿夭折率令西欧的基督徒善心人士震惊,所以他们特别愿意帮助中国。

在圣婴会工作期间,南神父知道了中国的贫穷与缺乏孤儿院的问题,就有志于去中国最贫瘠的地方服务。于是南神父和几位志同道合的神父筹划成立一个面向中国修会---圣母圣心会,去中国服务。然而,他们的会宪后来被教会长上修改,成为外方传教会,这是后话。年11月28日,该修会被马林教区总主教Sterckx枢机批准,南神父当选为总会长。年,罗马圣部对该修会颁发了暂时许可,次年9月1日,宗座谕令将蒙古教区交给圣母圣心会代牧。年8月25日,南神父率本会三位兄弟前往罗马,宗座颁赐他为蒙古教区副主教。9月19日由马赛港启程,于12月26日到达西湾子,正式署理蒙古教区教务。

图九、圣母圣心会会祖南怀义神父

小贴士:姓南的传教士真不少

比利时来华传教士中,共有两位姓Verbiest氏,我们都翻译成“南怀仁”,本文所提到的圣母圣心会会祖,曾译“南怀仁”。后来会士们发现他的遗物中有一枚刻有“南怀义”三字的印章,近年来才将其汉语名改为“南怀义”。还有一位大科学家南怀仁(FerdinandusVerbiest,-)神父,南怀仁神父在康熙年间担任钦天监监副,去世后被康熙皇帝赐谥号“勤敏”,是一个技术官员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来华传教士中,还有两位汉语名为“南怀仁”。一位是西班牙方济各会会士MichaelFernandezOliver,-,康熙年间在南京传教。还有一位奥地利耶稣会会士Laimbeckhove,-,是“百年禁教”时期的南京主教。

年初,南神父决定巡视一下自己的教区,在交通不便且教区面积广袤的背景下,这次巡视殊非不易。2月3日,南神父坐马车前往承德,走到第九天傍晚,南神父突染风寒,此时离教友村老虎沟只有36公里。但神父的病情极为严重,只能在客栈休息一日。2月13日晚到达,次日一天卧床不起。神父合计休息一天,15日是周六,无论如何也要为教友们听告解,因为那个年代教友见次神父十分不易。听完告解主日天还得做弥撒。但15日南神父的病情更加恶化,他本人感到自己就要面见天主了,他的同会兄弟司维业(VanSegveltAlios)神父就是这样故去的。这也不足为奇,从生活条件优裕的欧洲,来到中国的塞外大漠,且缺医少药,生命就显得极为脆弱。圣母圣心会在塞外传教期间(~),有位会士来华传教,其中位会士再也没能回去!

预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的南神父捎信给就近的本会兄弟,需要临终圣事。2月23日,中国籍的张子恒.玛窦(MatthewChangChing-hsiu)神父赶到,为自己的长上施行最后的圣事,几个小时后,南神父安息在承德府滦平县老虎沟。南神父死后,就埋葬在老虎沟。西湾子的神长和教友多次来老虎沟要移柩西湾子,老虎沟的教友们坚决反对。直到年,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总会长汤神父下令将南神父遗骸运回比利时,安厝在南神父当年创会的小圣堂内。

一粒麦子落地死了,才能结出更多的籽粒来。虽然南神父到蒙古教区只有两年时间,来的时候只有四位神父。但圣母圣心会在中国最终由一颗小小的芥菜子,长成参天大树。对于该会的丰功伟业,可参阅我的博文丹尼尔斯枢机的朝圣之旅。

年4月8日比利时梅赫伦暨布鲁塞尔总教区高弗烈.丹内尔斯(GodfriedDanneels)枢机,访问河北承德教区老虎沟天主堂,在老虎沟捐建小堂,并捐赠祖南怀义神父的塑像,负责接待的正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郭金才神父。

图十、年丹尼尔斯枢机走访原东蒙古教区的一些地方,站在丹枢机背后的人就是郭金才神父,银灯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lcbx/106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