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淮安的一名1岁宝宝不小心吞下了一枚长约3厘米的尖头螺丝钉。
据CT显示,螺丝钉已经进入孩子的肠腔,很容易造成肠穿孔。
因为孩子的年纪较小,也为了减少孩子的手术创伤,医院选择了胃镜探索。
最终在医生们的努力下成功的取出了螺丝钉,而孩子的肠壁也未受到任何的伤害。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有惊无险,但是这也给所有宝妈提了醒。
孩子年纪还小,探索心理较强,往往对于一些危险物品不具备甄别能力。
因此,为了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父母应该更加谨慎小心。
在综艺节目《育儿大师》中,硬派心灵导师志凌曾提起过天津医科大学做过的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41%的家长不认为玩具也会给孩子造成窒息,而36.5%的家长没有对孩子的玩具定期检查。
对于一些易入口的危险物品,父母往往会有所警觉,但是,很多父母往往会疏忽了玩具带给孩子的伤害。
因此,挑选安全的玩具,尽可能地让那些危险物品从孩子们的世界里消失,便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了。
气球
气球是每个家庭中可能必备的常用玩具,但是很多父母往往却忽略了孩子在吹气球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将气球吸入气管的危险。
同时,气球在爆炸后产生的细小碎屑也会很容易被孩子误吸,引起窒息。
17年,杭州有一名4岁男孩在家,将气球放入口中玩耍,结果一不小心把气球吸进去了,导致孩子窒息。
孩子外公在借助手挖无果后,果医院。
到医院后,医生们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在1分钟后,小男孩口中的异物被吸出,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医院进一步的观察。
孩子容易吸入异物,一方面,是儿童的咀嚼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咽喉反射还不成熟。
另外一方面,年龄段较小的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的因素影响,大人逗、走路摔跤或者其他什么原因都很容易导致异物进到孩子气管中。
因此,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的安全,尽量避免购买气球这类玩具,防止气球被孩子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磁球类玩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启蒙。
因此会为孩子购买多类型的益智玩具,但是有些玩具挑选不当,会给孩子带来致命性的伤害。
巴克球,又称磁球,是一种风靡全球的益智玩具,能够开发大脑,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很多孩子却很容易将这种小珠子误食。
之前,湖南湘潭的一名留守儿童毛毛因误吞了40多颗磁珠,导致磁珠在肚子里面形成铁环。
这些磁珠进入到毛毛身体后不能通过排便排出体外,也导致孩子出现不能进食、恶心、呕吐不断等情况。
医院后,医生对毛毛进行了检查。
拍片显示,孩子的胃、肠已经破损,需要进行及时的胃穿孔以及肠穿孔的修补手术。
好在孩子得救的及时,毛毛已经逐渐恢复了健康。
据医生介绍,毛毛体内磁铁因磁性连成了环状,胃和肠已经有两处穿孔,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
而磁铁隔着两肠壁相互吸引,也极容易导致肠道坏死。
孩子还小,胃肠功能未发育完全,如果吞咽了磁珠类玩具,时间较短则会让孩子出现不能进食、恶心等情况;
时间长了则会造成肠管大面积坏死,甚至引起腹腔感染,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避免孩子误食,以及对孩子身体造成危害,父母尽量不要为孩子买磁球类玩具。
弹射类玩具
弹射类玩具主要包括气枪、仿真玩具枪、弓箭及飞镖等具有弹射性的玩具。这类玩具广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它的危险性极高。
苏州曾有一名6岁的女童安安,在玩耍时对一个玩具箭起了兴趣,但是,却没注意到弓箭上少了一个降低危险性的软式吸盘。
接下来再次射箭的时候,箭无故没有射出来,在她看箭头时,箭瞬间飞了出来,刺伤了安安的右眼。
医院救治后才发现孩子的右眼有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落情况,整个眼球差点要被摘除。
而牙签弩同样作为一种新型的弹射类玩具,虽然它体积小,但发射功能强大。因此,受到了小男孩的广泛喜爱。
但是,17年,乌鲁木齐一名10岁男孩在返校的下午与同学玩耍时,不小心被拿着牙签弩的同学射中了右眼。
因右眼被射入牙签,造成了孩子眼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以及外伤性眼内炎。
据医生介绍,即使孩子后面治疗成功,孩子的视力也无法恢复到1.0以上了。
弹射类玩具因其独有的刺激性,容易受到孩子的追捧;
但是,这类玩具往往具有高危险性,而孩子因年纪小,也很难意识到危险;
因此,作为父母,尽可能的不要给8岁以下的孩子购买弹射类的玩具,即使购买,也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引导孩子在家长的看护下玩玩具。
对于探索期的孩子而言,他们总是喜欢去尝试新鲜事物。
不管父母们多么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们也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
因此,父母们要掌握一些紧急急救方法,必要时为孩子争取宝贵的救命时间。
沈阳市急救专家曾表示,在黄金时间采用正确的抢救方法,是能救命的。
气道异物是学龄前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而喉异物是所有的气道异物里最危险的,一旦出现喉梗阻,宝贵的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
因此,当孩子不小心被卡住了,家长可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现场急救。
腾讯视频上医院录制的有关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视频,视频链接如下:
孩子身边的危险无处不在,安全这两个字,再小心也不为过。
同样,父母除了时刻留意孩子的举动外,更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为孩子的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
-END-
波比来送福利咯
点击“自然拼读”立即免费获取美国孩子都在看这8部自然拼读动画
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