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小学的教室,放眼的小眼镜,特别是随着学段的上升,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据山东最新报告,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8%多,普高生近视率竟然高达91%以上。近视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山东正在谋划布局,治理学生近视问题。5月14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发布解读《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计划》。山东将从学校、家庭等多个维度出台措施,力争实现到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
十个普高生九个多近视
近日,记者走进岛城的部分普高教室调查,发现一个教室里50名学生,戴眼镜的人数达到36人,戴眼镜的比例是72%。近视的数字令人惊讶,但这个班的情况还不是最糟糕的。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
从山东开展的最新调查上,可以看出我省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情况不容乐观。年11月至年3月,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织开展了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调查范围16个市全覆盖。根据近视筛查标准,总体近视率为58.66%,男女生近视率分别为54.50%和63.37%。幼儿园6岁儿童近视率为18.27%,小学生近视率为37.85%,初中生近视率为77.86%,高中生(含职高)近视率为88.14%(其中,普通高中生近视率为91.27%,职业高中生近视率为76.28%)。
省教育厅用“数字触目惊心,问题令人忧虑。”几个字概括目前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问题。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中华民族未来人口身体素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近视作为疾病,其发生和危害不可逆转,严重近视可导致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等,高度近视是致盲的第一病因。多项研究证实,高度近视存在遗传倾向,不仅危害当代,还殃及子孙后代。军事、航天、精密制造等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视力有较高要求。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将使这些行业未来无可用之人。
解惑
有产品号称能治愈近视?假的!
近视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在14日下午的发布会现场,眼科学与眼视光学专家毕宏生教授进行了解读,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近视都是由于眼球前后轴长的增长所导致的,眼轴的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近视。“由于眼轴像人的身高一样,只能增长,不会缩短,所以近视眼一旦发生,在现有的技术手段下还不可能逆转。”毕宏生说,如果有任何产品号称能够治疗近视、治愈近视,都属于虚假宣传。
近视的危害不只是降低患者的视力,影响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会因为眼轴的增长,导致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和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眼病的发生率大幅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的眼健康。“许多产品宣称治疗后提高了患者的视力,所以治愈了近视,这完全是偷换概念,是不科学的。”他说,仅仅因为通过某种手段暂时性、小幅度改善视力就号称治疗近视有效甚至治愈,也属于恶劣的虚假宣传,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近视患者的视功能和眼健康状态,反而常常耽误患者的正常矫治,贻害无穷。
毕宏生表示,近视是无法治愈的,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也就是“节点前移、以防为主、防控结合”,利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技术,预防近视的发病,控制近视的发展速度。
孩子真假近视,如何辨别?
毕宏生说,部分儿童青少年可能会出现一种俗称“假性近视”的状态,这一般是由于过度用眼和疲劳引起的眼睛紧张与痉挛所导致的暂时性的近视状态。“我们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处于‘假性近视’状态的儿童青少年在1年内变为‘真性近视’的可能性,比正常者高约5倍。”毕宏生表示,因此,虽然“假性近视”不是真正的近视,但是对其预防和治疗拥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假性近视”的治疗,西医一般采取“视觉训练”疗法,利用一些专用器具帮助患儿眼睛充分放松,恢复正常状态。根据临床研究结果,针灸是治疗“假性近视”的极为有效的手段,患者只需要每周治疗1-2次就可以迅速恢复正常视功能,这对于防止“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儿童青少年已经发展成“真性近视”,就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近视发展的速度。毕宏生说,西医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有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多焦点软性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硬性隐形眼镜,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能够有效降低近视发展速度的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在我国应用已十分广泛,但其验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和患者都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和标准要求来操作和使用。低浓度阿托品也已被证明是能够有效抑制近视发展的药物,但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在我国尚未被批准作为近视控制用药使用。多焦点软性隐形眼镜是国际上另一种常见的近视控制技术,目前在我国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以针灸疗法为主的中医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近视患者的调节、聚散等视觉功能,在控制近视发展上也有一定的疗效,而且中西医结合治疗还能够起到协同作用。
目标
到年全省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山东此次出台《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计划》,目标明确。到年,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市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到年,全省所有的市和县(市、区)明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机构和示范基地。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档案建档率达%。中小学全部开齐开足健康教育课程,学生、教师和家长对近视防控知识知晓率达到%。
出招
学校电子课件教学时长不超过30%
山东从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出招,解决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计划》指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设体育课程,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学生户外阳光下活动时间,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幼儿园每天2小时以上),下午课后组织室外文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1-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和8小时休息睡眠。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支持学校探索小学阶段在校完成全部作业的做法,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
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学校高标准采购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电子课件教学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幼儿园使用电视、投影等保教工作的时间,单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2小时。中小学校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帮助学生养成信息化环境下用眼卫生习惯。家长以身作则,在家主动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
全面加强眼健康管理。协助开展视力监测和科学研究,举行“医学专家进校园”“家长志愿者讲座”等活动,知晓近视遗传倾向和重度近视致盲等危害性,改变“重治轻防”“近视不是病”等观念。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视力健康教育活动,纳入校历。组织学生每天2次眼保健操,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阳光下活动或远眺,设立学生“视保员”和成立学生健康教育社团,强化视力健康朋辈教育。支持学校将近视防控成效纳入教师、学生、班级的评价体系。
今年起
0到6岁儿童视力检查率达九成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秦成勇表示,接下来,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托省、市、县(市、区)三级近视防控机构,发挥各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建立视力档案。
各级卫健(计)部门要加快培养优秀视力健康专业人才,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防控站点,通过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等渠道,对各级眼科医师、眼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和社区医生进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保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落实《近视防治指南》和《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综合防治方案》的诊治标准,发挥我省穴位电刺激、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靶向跟踪治疗、VR功能训练等特色治疗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作用,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严格验配流程,坚持眼科基础检查、眼病排查、主观和客观综合验光等医学验光配镜规范流程。初次验光配镜,应先排除眼前后节眼疾病,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首次配镜,应进行散瞳,对照散瞳前后屈光,掌握真实屈光度,排除假性近视,避免因不规范验光导致的近视的发生和近视程度的加深。
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广告
记者注意到,《计划》中还列出了较为具体的防控工作,保障工作的实施。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整顿配镜行业秩序,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眼镜片市场,杜绝不合格眼镜片流入市场。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
支持职业教育,注重视光师培养,确保每个县(市、区)均有合格视光专业人员提供规范和科学的验配和屈光矫正服务。组建山东省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标准,支持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潍坊医学院等医学院校设立眼视光专业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要建立科学权威的“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全面加强全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自年起,监测数据定期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各市、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有关部门落实或完善相关强制性标准,严格规范儿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辅、考试试卷、作业本、报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体、纸张,以及学习用灯具等,使之有利于保护视力。
严规
近视发生率连续三年不降
市县政府将被问责
山东此次针对近视治理的计划,各项措施可谓“真枪实弹”。而针对近视防控的效果,也进行了颇为严格的规定。山东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确保近视防控工作有效开展。各级卫生部门统筹公共卫生项目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予以支持,科技部门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科技惠民计划予以支持。
市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应亲自抓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省政府授权省教育厅、省卫健委与各市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市政府与县级政府签订责任书。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未实现年度学生防近工作目标或排在后位的市县,省政府授权省教育厅、省卫健委进行通报、约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连续三年不降低的市县级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支招
家长树立正确观念
科学安排孩子生活
政策上从多方努力还儿童青少年一个清晰世界,与此同时,家庭在其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家长和学生自身如何面对近视?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孙乐为表示,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孩子健康卫生习惯和用眼方式的养成期,家长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引导孩子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是维护孩子视力良好,体魄健壮的基础。
家长科学认识孩子的成长差异性,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有效减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各种焦虑,避免儿童青少年近距离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和频率过大等问题。“家长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的学习、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有节制地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各方面都应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孙乐为建议,家长要管控好孩子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