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卡夫卡不忙了,来源:局外人的视界
医院里出来点医疗事故,吃人血馒头的媒体满坑满谷,到了爱尔眼科这种符合自医院出医疗事故,立刻就没有人做声了。
难道没有人觉得奇怪吗?
我听说有些媒体非常会搞黑公关,先跳起脚来大黑一番,然后坐等企业过来公关,双方协商好加码,于是批评就成了善意的批评,甚至把脸一抹,用于承认错误,欢快的帮着金主爸爸洗地。
医院们是没有这么多预算去塞狗洞的。
谁最喜欢花钱做广告呢?
百度李老板轻抚键盘笑不语。
倘若你敢输入一点病症,立刻就有许多“服务上乘”的“医疗机构”热心的过来给你免费咨询,可千万不敢信以为真,魏则西事件前车之鉴犹在,就问你怕不怕。
竞价广告曾经不算是广告,后来魏则西事发,影响太糟糕了,所以都标注上了广告。都知道莆田系是百度们靠谱的金主爸爸,谁能得罪金主爸爸呢?
所以我后来反其道而行之,只要看到百度搜索出来靠前的推荐,一律打死都不去。
医院好医生,不打广告都要找黄牛拿号。
你就问问北京协和,医院,他需要打广告吗?
在深圳这种医疗性价比最差的地方,但凡是个三家医院,都没有谁跑去打广告,送上门来的病人都治不完,累死活人了,还打毛线广告,打广告不要钱吗?
你随便在百度里搜索一下“眼睛流泪”之类的,立刻出医院,其中就有爱尔。
百度难道就那么坏,把你往火坑里推?哪怕医院的全科医生,都比贸贸然的到那些高大上的“医院”强啊。
医院但凡是出了点医疗事故,立刻就是所有的媒体发疯一样往前冲,为什么?难道从领导到下面的小编,脑子里装的都是浆糊,对医院仇深似海?
并没有,不信你问问,但凡是脑子清醒的人,知道自己身体有点不好解决的问题,医院,找业界专家。
没有人喜医院的枪口上撞。
为什么明明身体很诚实,却嘴巴里坚持喷粪呢?
无非利益相关罢了。
如果医院信仰不破,那么谁那么无医院?
我前几天写过一篇《私立医疗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你还指望它为人民服务?》,医院既然要赚钱,当然第一就是痛恨医院霸占了顶层的信任资源。
他们之间当然有竞争,但面对医院,大家都是同一条战壕里的好朋友。
医院的营销手段越来越高明,花钱也是很大方的。
给个爱尔眼科的财务报表截图,请问什么是营销费用?
呵呵,去年一年超过10亿,今年前三个季度就花了7.亿。中国所有的医院加在一起都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吧。
更别提,撑起百度竞价广告一片天的莆田系了。
能在中国这种医院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医院,都不是等闲之辈,背后勾连起来的资本更是能耐。
这么多能耐人加在一起,难道不会讨论一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发财道路上的首要问题吧!
很显然,大家共同的敌人当然是公立医疗体系了。
许多明白人们操控着资本,当然会一起给医院砸盘。
医院当然有许多不好的地方,没谁会否认,但你同时也要承认,他们干的那些黑心事,赚的黑心钱,本质上是违法的,而且不存在有什么不予追究的免责说法。
医院呢?人家的本质就是赚钱的,所以他们等于是用所有制搞了个医疗割韭菜的去罪化,无论它怎么坑害患者,赚额外的钱,你拿他没办法,人家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讼棍们可是准备好了有可能发生纠纷的各种文件,让你签得妥妥的。
所以这就像中国式腐败和美国式腐败的区别。
中国式腐败只要发生了,有明确的证据了,那就是实打实的犯罪,反腐工作一抓,多少退休的老腐败分子都纷纷落网。
美国式的腐败是将腐败合法化,大家都讲规矩的捞钱,所以明明你看到政客勾结各种利益团体,反腐割人民的韭菜,你还拿他没办法,因为这是合理的,反而有些人跑去打破这些低效无能又黑钱的合法腐败,倒是有可能触犯法律。
不消说,人家讲究的是程序合法,不看结果是否伤天害理,反正有讼棍团队的加持,有大把笔杆子套路洗脑,大伙被卖了还要去数钱。
顺带说一下,其实当年大名鼎鼎的魏则西事件以后,反倒是给百度们打了一波广告,好多土鳖原本不知道还能有那么多花样搞广告投放,这下子,眼界都开了,信心也有了,也知道怎么去跟媒介勾搭了。
媒体都要吃饭的,自媒体一样,最近大V某狗不是因为瞎尼玛投放投顾广告被搞得狼狈不堪吗?我是绝不会接投顾广告的,因为我自己炒股,但凡是真有那个本事,能够具体到个股上,干嘛还带着你们发财,有病啊。
现在金主爸爸跟媒体们在多种姿势沟通完以后,彼此都开始熟悉了套路,知道广告投放硬做是不行的,要软做。
热点当然要追,否则不就没有流量了?没有流量金主爸爸还会给你投喂吗?最什么梦呢。
但是,追热点也要有倾向性。
医疗、教育、养老,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也是金主爸爸们崛起屁股来死命挖掘的金山。
所以为啥有些连锁私立幼儿园出事就立刻声都没了,而深圳市政府花钱收私立幼儿园为公立,就激起了好多反对之声?
难道让你家孩子读公立幼儿园,少交钱,尽力避免遇到容嬷嬷式的老师,不开心吗?
但是资本不开心了,好好的富矿说没就没了。
如果人家真的搞起来了,搞好了,又便宜,教育质量还好,那自己可咋活?
那么为啥媒体会汪汪呢?媒体都饿得慌呢,等着资本投喂呢,谁给钱,帮谁说话,不明真相的群众听了,还以为真是过来为民请命的。
至于医疗嘛,那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集团可就更多了。
金主爸爸们抱团,金主爸爸们平时坑人的手法,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你把牙一咬,跑去揭露这位爱尔,蜻蜓点水的说几句,恐怕连流量都骗不来,真要是挖得狠了,那可不是得罪一个人,一群人都被得罪了。
其实对爱尔,我更好奇的是老板当年去台湾溜达一圈,从专搞投机倒把的,摇身一变,医院的投资者,奇怪的是,还引来了众多资本长期追捧。
你看人家莆田系,虽然钱没有少赚,到处没少打点,到现在一个个的都还没个能见光的好名声,为何?
有些擅长联想的同学,可以好好脑补一篇荡气回肠、波谲云诡的商战大片,难道这世界竟然是现实比想象更奇幻?
闲话少说,回归到正题吧,也就我们医院们扯不到一起去,所以大家还能很积极的去站艾芬。
显然,爱尔眼科请了很好的公关团队操盘,把话术玩得溜溜的,但这点子文字伎俩,难道真的能蒙得过常年玩文字的媒体们?
其实真正牛逼的公关团队们更擅长让人不说话,只要会用钞能力就可以了。
还记得阿里蒋凡事件吗?以及在蒋凡之前的赵V事件吗?
资本有的是办法让媒体闭嘴,只可惜,遇到了有抗疫英雄光环的艾芬,彻底要让人说不出话来,那是没办法的。
但只要那些主流大媒体不跟你搞什么重度报道,总归是几个网民在那里嚷嚷,过一段时间,热度没了,不就等于啥都没发生?
金主爸爸们只要舍得花钱,说不说,怎么说,还不是顾客说了算?
我今天还看到有个人呼喊,此时需要南方系来主持公道。
当时我就笑了,你啥时候见南方系站资本的对立面啊,人家才是市场运作的高手,大卸八块以后,分出来的能人们的估值都浪翻天了,靠谁给的底气?还不是广大的金主爸爸?
这几天媒体报出来,说阿里给云南咖啡协会发函,要求人家按照雀巢的标准来制定咖啡生产标准。
现在阿里是墙倒众人推,才有人会说这是妥妥的买办行径,而且相当嚣张,你一个民营企业有什么资格发这种函?想学习香蕉共和国的经验?偏偏它还是个帮腔的。
如果阿里没有被反垄断调查,只怕咖啡协会也不敢这么直接开发布会怼回来,媒体报道这件事只怕也会站阿里,找一万种姿势来说明,云南的咖啡种植户不识大体,不懂搞国际接轨,诸如此类的……
说不定就是丧事喜办,再大肆夸一下马总统在扶贫工作里的贡献,纠正了农民们的小农思想,引入国际化标准化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然而现在毕竟有人被查了,于是大家也敢于把真相说出来,一下子公众哗然。
媒体们都要恰饭,越是大媒体越要赚多点钱,养活许多人,所以来钱的途径也就没那么讲究了,终归我不过是个自媒体,小媒体,还能说说,还能站一下子节操。
然而我们毕竟逃不过被公关们删帖的手,呵呵!
链接一艾芬公开维权,潘乘风用完即弃,谁是正派社会的拆弹专家
原创:将爷,来源:人格志
今天文章开头,必须要先为艾芬祈福和助威!艾芬,知名医生、医院急诊科主任,绝对专业医者。她还是疫情中那个“发哨子的人”,引起全民百种语言直播。那时,她以一句“老子到处说”,炸出恶吏蔡莉的灵魂之丑。仅此一句,她堪当中国良心,永远值得公共致敬。那时的艾芬,是一个对体制内不公进行公开宣战的人。而此时的艾芬,又成为一个对资本作恶进行公然挑战的人。她这一次的对手,是医疗界的庞然大物——爱尔眼科。现在的艾芬,“右眼近乎失明”。这种结果,与她在爱尔眼科遭遇不规范诊疗有关。一个专业医生,人生竟然也被推到医疗维权的惨境,当然令人唏嘘。但是,一个专家医生,能以亲身经历,去公开进行医疗维权,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标本价值的事件。艾芬也强调:我是个医生,从没想过当医闹。今天,我仔细梳理了这场艾芬和爱尔眼科的大战,对艾芬的专业和理性,我极为敬佩。一切表明,艾芬在,成为一个公共精神不断成长的现代公民。以她的公共影响,对资本挥出这一刀,毫不讳言地说,代价就是爱尔眼科股市血流成河。资本是一种永远利益最大化的怪兽,只要有起码常识,都会明白,只要艾芬闭嘴,可以支付极大的公关代价。但是,艾芬却坚定地说:接下来,我会一一公布,用证据说话,用证据合理提出问题。我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真相,为了防微杜渐。这依然是“老子就要说”的艾芬,她让我俄国诗人巴尔蒙特那句诗: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今天,有很多媒体在盘点爱尔眼科血淋淋的发家史,这个资本神奇发迹的代价,就是无数人普通人在牺牲利益与光明。艾芬,从来不是只为了自己看到太阳,而是希望公平和正义的阳光,能普照在更多人身上。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社会燃灯者,不可使其盲瞎于恶医。这个世界,只有更多力量来为义士助力,悲观者才能更加有力,绝望者才能继续前行。既敢于挑战体制内恶权,又勇于挥刀斩向资本大鳄,这样的艾芬,值得我们更多人进行祈愿和助威。极致的专业主义者,遭遇生命和外力的无情伤害,这是最令人不忍直视的社会残酷。艾芬是医者,却同样要被病魔伤害。同样,《拆弹专家2》潘乘风,却在救他人性命时,被炸断了腿。昨天,我在看这部电影时,难以抑制内心的悲愤。我知道,那个记者出身的邱礼涛,在这部剧中隐藏了太多剧情和隐喻。不便说透。永远不要低估香港商业片背后的文化深度,就像《大话西游》《东邪西毒》一样,有些电影的价值,更多在于文化解构和思想牵移。《拆弹专家2》里的一次次爆炸,其实就是一种种愤怒。正如摇滚一样,愤怒是最重要的品质。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是一个为救人连自己的命都不顾的极致专业主义者。但是,在遭遇伤残后,他经过苦训体能一切超标于警队标准,但是,他还是失去了喜欢的工作,更别说来晋升了。“残障人士”的身份标签,让他丧失留在体制,融入主流话语权的公平机会。当潘乘风在表彰会上,向记者亮出“用完即弃”的条幅时,他其实是在以职场自杀式的排泄方式,发出对公平正义的呼喊。只是,在功利冷漠、世故圆滑、自我麻痹的整体环境下,没有人能够对他感同身受理解,反而对他的“反抗”充满排斥。毫不夸张地说,潘乘风就是一个被体制与权力推到黑化地步的受害者。他的上司,上演的就是不愿担责的权力自私。我不是疯,我是痛。人人都说我袭警,没人在乎我说什么。他的这一句直白控诉,是一个专业主义者遭遇权力排挤和打压的悲情哭泣。最终,他没有获得减压阀,只能重新建构精神世界,在极度失落中变成了恐怖主义者。这个精神缺陷的被社会抛弃的人,最终要完成生命救赎,还是得在失忆之后,靠主流话语引导重新构筑一个新的精神世界。这也就是电影中说的“招安”。然后,再搭上性命进行救赎。逼上梁山的并不是好汉,最后都还是罪犯。有些体制在毁掉一个人的时候,残酷无情;在需要利用一个人的时候,充满残酷。但是,我们现实世界的公平正义,恰恰又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制度层面。最绝望的逻辑是,在支付那么多生命代价后,依然还是炸不出一个制度不再羞辱人的正派社会。如果看不到对“用完即弃”的制度性忏悔,这世间依然还会有太多的个体成为“定时炸弹”。邱礼涛在电影里,以炸断金马大桥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孤岛世界的震撼结局。那是每个人面临的处境。这里面除了愤怒与控诉,也留下了温柔与希冀。而希望恰恰就来自那个被侮辱和损害的专业主义者。有人送哨已一年,有贼逍遥又一载。李文亮遭遇的压抑和控制,艾芬释放过的愤怒与反抗,就是体制内专业主义者经常遭遇的尴尬人生。逝者已矣,生者艰难。其实,一所医院,不过就是一个风雨中正派社会摇摇晃晃的现实隐喻。老将心内当然清楚,就算蔡莉真的被推上审判台,满足人们心中的结果正义,也并不代表着就没有下一个李文亮出现。也正因如此,对李文亮我们只能凭吊,对蔡莉只能围攻,对艾芬只应助力!就像对《拆弹专家2》潘乘风,我们一边痛恨让他遭遇不公的体制抛弃,一边又渴望他永远成为正义化身,哪怕是渡人毁己。愤世嫉俗,义愤填膺,我们只能保留这种公共态度了。甚至,我们连愤怒,都渐渐失去空间。艾芬那一句“老子就要说”亮耀,是说真话本身就是时代的稀缺资源。潘乘风那一句“我不是疯,我是痛”,是悲悯无奈之下的苍凉呼喊。他们,也都是在炸,在努力炸出良知与正义。正派社会,就是指“制度上不羞辱所有人”的社会。正派社会,更不应该羞辱专业为公的人。当然,在现实中,我们又不能把什么都推给制度,那容易成为一种偷懒的做法。世界上,制度之外,还有恶人。《我不是潘金莲》《秋菊打官司》里面的李雪莲和秋菊,就是正派的人遭遇羞辱的代表。李雪莲这样说:你们不让我告状是让我继续含冤。那些羞辱李雪莲和秋菊的人,本身活得那么下作,阴暗,无耻。这些人,就是坏制度、坏机制、坏文化的帮凶。对一个单位来说,有时遇上一个权欲熏心、利欲缠身、精虫上脑的垃圾领导,往往比遭遇制度掠夺更可怕。最可怕的是,这类垃圾权力旁边,还站满一群马屁精和哈巴狗。看透了世界真相,依然要热爱生活;看穿制度不公,更要手刃小权力。也只能如此,这世上正派的人才会多起来,正派的社会才会慢慢形成;正派社会更大程度形成,就将催生更多正派的人。我们注定都是难以改变制度的普通人,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都去做正派的人,永远不要去羞辱别人。让我们保护艾芬这样人,让阳光普照在更多人身上。这样,正派社会才能赢来真心良心的拆弹专家。链接二抗疫医生艾芬:为了赚钱,他们摘除了我近乎正常的器官
原创:米利暗夏二,来源:凤凰WEEKLY年12月30日,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喜迎新年的欢乐中,但有一个医生,她却快乐不起来。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艾芬在微博上发出了微弱的呼救声。她说,“我是个医生,从没想过当医闹”。年3月,艾芬因为早前发布新冠疫情的预警信息,被公众所认知。〓手术前的艾芬医生时隔10个月,她再次上热搜,却是因为一场医疗事故,身份也由医生变为患者。而这事故,让她的右眼几乎失明。新闻视频中的艾芬医生,失去了往日急诊科主任的淡定而干练的神采,她看起来十分憔悴,尤其是她的右眼,明显比另一只眼睛更小,无神而且浮肿。艾芬医生认为,问题就出在她去年5月在“爱尔眼科”接受的白内障手术上,她说:“他们为了赚钱,摘除了我近乎正常的器官”。一位抗疫前线的医生,在短短几个月之间,竟然成了医疗事故的受害者。这场悲剧,究竟是怎样酿成的?从发哨人到“医闹”事情还要从疫情说起。艾芬医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1.6公里,她是最早一批接触到新冠疫情的医生之一。疫情期间,她带着急诊科人的医疗团队,披上防护服,以“边战斗,边倒下,边补充”的状态,在一线持续作战将近4个月。当时怕感染家里人,艾芬医生和丈夫在外面住,把刚满2岁的二宝托付给妹妹照顾。等到疫情结束,艾芬医生把二宝接回身边,却发现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变成了“宝宝要小姨”。身为母亲,艾芬医生十分心酸。〓艾芬医生在微博晒出的家人照片艾芬本以为疫情之后,生活恢复正常,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她却感觉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一开始,她以为是自己疫情期间经常隔着护目镜和面屏看屏幕,才让视力下降得这么快。5月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她也腾出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她打电话给一个老熟人,咨询了自己视力下降的问题。电话医院退休、返聘在爱尔眼科的医生。在电话里,这位医生就建议她去爱尔换一个晶体。去医院见复诊,做了检查,判断她患上了轻度白内障,他依然建议艾芬换一个晶体。在前同事的介绍下,爱尔的副院长王勇给她做了手术,包括手术费,她一共交了2.9万元人民币。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想问这个问题——艾芬医生为什么不在自医院看病,反医院?事实上,艾芬医生眼睛发病的5月,医院还没有从疫情中完全恢复过来。医院,尤其是眼科,在疫情中遭到重创——有3位眼科医生因感染新冠殉职。所以艾芬医生选择了有熟人,也有知名度的爱尔眼科。但遗憾的是,手术后,艾芬医生眼睛的状况并没有好起来,她不断跟医生反映,说自己感觉视物黯淡,但并没有得到对方的重视。到了10月份,艾芬迎来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在她庆祝完自己46岁生日的第二天,视网膜脱落了,她的右眼几乎完全失明。而此时,爱尔眼科却要她回到医院,进行视网膜补救手术。医院索要术前检查认定“轻度白内障”的照片,王勇却拒绝说,“不是每个患者的照片都有留存”。后来他再把照片补发给艾芬,图片却显示白内障非常严重,与当时艾芬在他电脑上见到的并不相符。艾芬认为,这是一张被处理过的假照片,“绝对不是我的。”在经历了三次视网膜手术之后,艾芬医生目前已无法正常工作,只能在家陪着二宝。在年头的时候带着号人冲锋陷阵,没有被击垮的艾芬医生,却在疫情过后,因为视网膜脱落,整个人的精神都垮了下来。她本来是个好强的人,现在走路需要家人陪伴,而且由于视网膜脱落不能用力,她以后连把二宝抱起来,也不能够了。艾芬医生的职业生涯很可能要被这次医疗事故断送,人生也要因此被改写。对她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一次,让我们来帮你到处说”爱尔眼科对待此事的态度,与种种做法,让艾芬医生不得不寻求媒体的帮助。她希望能解开心头的诸多谜团:1.为什么在一开始没有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已经决定给她植入晶体了?2.术前医生是否根本没有仔细检查她的眼底,也没有考虑到她高度近视,视网膜脱落的风险?3.术后艾芬曾向医生反映视力模糊的状况,但未引起重视,是否错过了最佳的补救机会?4.为什么一直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不愿意配合拿出最初的诊断照片?上述这些疑问,是不是说明:艾芬的情况本不必置换晶体,而真正需要的治疗是加固视网膜。——但因为置换晶体要2.9万,而激光加固视网膜只需要几百块钱,爱尔眼科是否从一开始就恶意诱导艾芬购买晶体,而耽误了她“视网膜脱落”的最佳治疗时机?〓有网友在微博上提出,爱尔眼科有鼓励病患换晶体奖励所以,类似这样不顾病人实际病情,诱导过度消费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吗?更让人感觉无力的是,如果说艾芬医生作为医护工作者,在有熟人的情况下,遭遇了这样的医疗事故,最后也只有向网络维权才能得到重视;那普通人遇到这样的事,岂不是只能自认倒霉???所以艾芬医生说:“我是个医生,从没想过当医闹,我只想要一个真相。”“如果我不站出来说话,更没有人出来说话了。”她孤军奋战站出来和一个庞大的医疗巨头对峙,希望可以让他们吸取教训,防微杜渐,保证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但让人寒心的是,事情发酵之后,有一群人开始在网上攻击艾芬医生。“眼睛都要瞎了,还刷微博啊”上纲上线,“作为一个医生,为了一己私欲破坏了医患关系的大局,破坏社会稳定”“你想一棒医院吗?”“置全国眼科医生于死地”是医生,也是患者。艾芬为什么不能维护自己的应有的权益?只有就事论事,解决问题,才能让不负责任的医疗行为付出代价,才能让更多普通人免受伤害。这难道还不算是有大局观,还不算为中国医疗行业发展做贡献吗?这件事应该给艾芬医生讨回一个公道,也要为所有曾经有过共同遭遇,和今后可能会遭遇类似事件的人要一个公道。“这一次,让我们来帮你到处说。”失明的右眼,谁之过?随着艾芬微博曝光,媒体的报道,爱尔眼科的回复,眼科专业人员的分析介入,这场围绕着“吹哨人”艾芬的医疗纠纷迷雾逐渐有了散开的样子。在这里,首先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艾芬的眼睛问题本身就很复杂:高度近视、眼外伤史、再加上白内障术后,她眼部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概率本就远高于一般患者。在相关媒体的采访下,几位眼科医生都一致认为:“艾芬最终视网膜脱落,可能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不一定是爱尔眼科的手术直接导致的。”在爱尔眼科的官方通稿里,也始终都在坚持“艾芬右眼失明与手术无直接关联”。但在当事人艾芬的最新陈述里,事实并不是如此。早在12月29日,艾芬就曾医院的副院长王勇,直接沟通过爱尔手术过程中忽视了致命一环——眼底检查。“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应该检查眼底是否变性,再决定是否实施手术,这是眼科医生应该具备的常识。然而,你们没有检查眼底,就做晶体植入,这延误了治疗时间。我现在视网膜脱离,右眼只能感觉到光,你们是否该承担责任?”当时,对方给出的回答还是:“手术前检查了眼底,但检查不够彻底,没发现眼底变性,愿意友好协商解决。”因为院方的疏忽,艾芬的眼睛被当做了常规白内障手术进行处理。而如果能事先发现眼底病变,用激光治疗眼底变性,艾芬就不会丧失预防视网膜脱落的最佳治疗时机。但这一切也都只是如果。对于艾芬,右眼的失明已经成为了无法挽回的事实。为什么是爱尔?“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这是A股眼科龙头公司、市值亿的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