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和丽华因高度近视引起视网膜脱落,手术失败导致彻底失明,从此生活在黑暗中;5年前,她勇敢走出家门,参加按摩培训,成为了一名盲按从业人员;3年前,她和患有眼疾的杨红信相知相恋,一起开按摩店,组建了家庭;1年前,她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
年10月15日是第37个国际盲人节。10月12日和14日,我们两次去采访和丽华和他的丈夫杨红信,他们黑暗中的爱情和幸福故事,深深地感动和温暖着我们。
不幸:双目失明
和丽华的父母都在单位上班,她从小衣食无忧,备受全家人关爱,无忧无虑地成长。年,她从昆明旅游学校毕业后回到丽江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年,她视力明显下降,眼睛越来越模糊。年9月,她去昆明做视网膜脱落手术,结果手术失败导致失明。对于她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她想不通为什么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平,但她不敢在家人面前哭泣落泪,怕他们替她担心难过。家人也想尽办法,甚至托在国外的朋友购买医治眼睛的药物,还两医院,希望通过治疗让她重新看到光明,然而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没有治愈的可能。
当时和丽华才27岁,因为失明,她失去了工作,只能呆在家中。1年后,父亲因病去世了。退休在家的母亲每日细心照顾她的生活,还有哥哥和嫂嫂、姐姐和姐夫对她也是百般呵护,她感激全家人为她所做的一切。她一度不愿意接受自己失明的现实,亲戚朋友来家里看望她,担心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出来。她每天的生活就是通过电视和收音机,听新闻、听小说、听音乐等,一直听到主持人说再见,她都无法入睡。
为了打发这无尽的黑暗,和丽华开始在黑暗中摸索着,打扫家里的卫生,洗衣服拖地,家务活比正常人都做得好。她房间里的物品整整齐齐放着,衣柜里的衣服分厚薄、颜色摆放。即使看不见,她也要干干净净,穿得漂漂亮亮。
“在我还未失明时,看到妈妈和姐姐织毛衣,她们有时眼睛不看针和线,手却一直在织。我就想学织毛衣,更主要的是为了消磨时间。”和丽华说,刚开始,她用废旧的粗毛线,妈妈和姐姐手把手地教,她慢慢地去织,织上几行,她用手摸感觉有漏针,就让妈妈和姐姐帮忙拆了重新织。从简单的织沙发坐垫开始,到后来可以织出完整的一件毛衣。“起针和分针,还有订纽扣等环节,是妈妈和姐姐帮助完成的。”和丽华给我们展示了她织的几件毛衣,我们非常惊讶和佩服。
“学会织毛衣后,我曾织了件毛衣送给男友。那是失明前就谈的男友,失明后,他依然和我相处了几年,但对方的家人坚决不同意,最终这段持续了10年之久的爱情结束了。我们分手前曾约定,既然不能携手共度一生,那么今生今世再也不联系和相见。我从来没有恨过他,他应该有更好的生活。”如今说起这段往事,和丽华能坦然地面对,她说,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幸运的是后来自己也找到了幸福。
幸好:走入社会
和丽华失明后,大她14岁的姐姐经常回家陪伴她,有时还带她去黑龙潭、清溪水库走走,告诉她一路看到的风景。她小学时的同学过段时间就会来家里看望她,其中,对她影响最深的是朱丽玲同学,她会经常从网上找来一些盲人自强自立的故事,讲给她,并鼓励她要走出家门,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家里呆了整整10年后,和丽华终于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她去参加市残联举办的盲按初级培训班。培训班一共有33名学员,像她一样全盲的有8名。“失明以后一直呆在家中,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怜的人。来到按摩培训班,才知道还有很多比我更不幸的人。我虽然失明,但亲人关怀备至,衣食不愁。而很多学员来自贫困山区,家庭非常困难。”和丽华说,接触了更多的盲人,她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学会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