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
眼睛在不调节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称为近视。
1.遗传因素:病理性近视眼可能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学术说属显性遗传;单纯性近视眼多为多因子遗传,而以环境因素的作用为主。有资料数据报道:当夫妻双方高度近视,子女遗传率为%;双方近视,子女遗传率80%以上;有一方高度近视,遗传率50%左右。
2.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就达3.00D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度)。
1、用眼距离过近。
2、用眼时间过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
5、躺着看书。
6、睡眠不足。
8、目前空间的射线的影响。
9、角膜弯曲度或晶状体前后面的弯曲度变大
10、营养不良。缺钙、锌、维生素等。
1.根据调节作用参与分类
a.假性近视眼:由于调节痉挛而表现出的暂时的近视现象。阿托品散瞳后视力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为3-6个月内的0.8视力)又称为痉挛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
b.真性近视眼: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近视度数)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50度,表现为眼轴拉长,所以又称为轴性近视。
c.真假混合性近视: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降低度数大于50度但视力未恢复正常的。
2、根据近视眼程度分类:
轻度近视:≦-3.0D
中度近视-3.25D---6.0D
高度近视:-6.0D
1.视功能: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
2.视疲劳:经常出现眼睛酸困、畏光、流泪、异物感等不适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头痛、恶心等,影响工作,降低学习效率。
3.眼位:由于视力不良,会出现眼位,头位不正,常见的有眯眼、斜眼等。
4.眼球:眼轴拉长造成眼球突出,形成“金鱼眼”。
5.眼底:眼轴拉长引起眼底病变,出现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变薄,高度近视更容易引起视网膜脱落,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D、伴有眼轴拉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屈光不正。因此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变性近视、进行性近视和遗传性近视等。高度近视的人群患病率很高,约1%左右。高度近视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大部分会致盲,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致盲性疾病中占第6位。
其主要的并发症有:
1.后巩膜葡萄肿
2.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
3.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4.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
由于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比较多,有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所以,高度近医院检查眼底、眼压等,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为了更好地保护您的眼睛,乐施林温馨提醒您:
一、定期检查视力,每两个月至少检查一次。
二、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用眼,保证睡眠充足。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眼部所需维生素、营养物质。
四、适度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勤做眼保健操。
五、对于近视患者,坚持“早发现、早治疗”,“防大于治”的原则。
加盟-
有视力不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