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疾病危害

视觉疲劳,中药针灸如何防治

“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

保持犀利的双眼,确保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

用优秀的视力,不差分毫的命中梦想;

保持清晰的视野,勇敢地去乘风破浪。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是央视关于保护青少年视力的公益广告语。

国家主流媒体不会无的放矢,孩子的视力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的确,现在的“小眼镜”越来越多了。不仅小孩,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更多人的生活工作都因用眼过度,导致各种各样的眼睛问题。

眼睛不舒服,除了到眼科就诊,看中医会有效果吗?近期,常有一些患者因近视、视觉疲劳、头晕眼花、眉棱骨痛、眼皮睁不开等问题来诊,中医治疗此类病症的原理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久视伤血”。我们能看到东西,是因为五脏六腑的气血充足,上注于眼睛而发挥其正常功能。过度用眼,会耗伤我们的气血,造成视力减退、头昏眼花、双眼干涩等。

“脾主肌肉”,“脾主升清”。脾胃所化生的气血充足,清阳上升,才能濡养眼内外肌肉,使其控制眼睑开合并发挥对眼睛的调节功能。因此,视疲劳的相应症状和脾胃气血失调和清阳不升有关。

“肝开窍于目”。根据《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眼的睫状肌和睫状体小带属于足厥阴肝经。屈光不正及其诱发的视疲劳相应症状与肝血不足、肝气不舒相关。

另外,由于过度耗伤肝血,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引发眼睛红肿、酸胀疼痛等症状。

由此可见,健脾胃、补气血,疏肝气、平肝火,升清阳、强眼肌是中医治疗视疲劳的主要方法。方药可选益气聪明汤加减。

益气聪明汤出自《东垣试效方》,能补益气血,升举清阳,聪耳明目。其药物组成为:黄芪、党参、蔓荆子、葛根、升麻、白芍、黄柏、炙甘草。

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脾胃;升麻、葛根、蔓荆子入阳明胃经,能上行头目,升阳散火。中气充足,清阳上升则耳目聪明。白芍敛阴柔肝;黄柏坚阴泻火。因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二者能平肝滋肾。

鉴于中医“异病同治”的原理,本方加减运用,不仅可治近视、视疲劳、睑废(双眼难睁)、视网膜脱落先兆等眼科疾患,还可治落枕、耳鸣、脑鸣等。经中医辨证论治,偏气虚加重黄芪、党参用量;偏血虚者可加当归;偏于火旺则加黄柏,脾胃虚则去之;伴耳鸣可加石菖蒲、远志;兼有脑鸣者重用蔓荆子;肝肾不足者可加骨粹补、怀牛膝;颈椎不适者加重葛根用量。

中医防治视疲劳,除了用中药对症调理,针灸能补益气血、活血通络、养肝明目,对缓解视疲劳有很好的作用,选穴如四白、攒竹、阳白、太阳、风池、养老、足三里、光明等。同时,患者应注意用眼卫生,多做眼保健操,多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等。

本文作者简介

中医交流,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jbwh/1062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