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寒假,长假在中国一向是儿童伤害事故高发的爆发期。最近就有一个新闻刷屏,老人拖着孩子过马路,双双被车撞倒。
不要以为意外离我们很远,年,儿童福利政策报告数据表明,我国的儿童意外伤害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每天有多个儿童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亡,每年有万儿童因为意外而受伤,其中1/10致残。
大家好,我是设计师南爸,一个教家长打造安全、健康、成长育儿环境的设计师爸爸。我写了一本专门给父母和设计师看的科普书《从零开始,打造成长儿童房》。
我联合掌心宝贝共同发起了这次《中国家庭育儿安全环境调查问卷》,参与本次调研,我们将抽取10个免费赠书名额。
扫码进入问卷调研页,共20题
温馨提醒:记得问卷最后留下真实手机,参与抽奖哦~
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我曾经也是一个育儿小白,但不同的是,因为有着检验医学毕业的学科背景,加上长年从事设计的职业敏感度,有了孩子后,我开始研究跟儿童健康成长相关的空间产品和环境设计问题。
但哪怕是看了一大堆育儿资料,把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全部通读完,我还是无可避免地犯了“环境”错误。
女儿3岁时,我和很多追求极致环保的父母一样,购买了一款没有上漆的实木儿童床。不久,女儿开始经常性出现流鼻血、鼻塞的情况,医生认为是过敏性鼻炎导致的,让注意家里是不是有过敏原。
一次搞卫生时,我才发现女儿的床板下面长满了绿色的霉菌,毛骨悚然下,赶紧扔掉。后来我翻查国内外研究文献得知,女儿的鼻炎很可能就和它有关。
据世界性的调查发现,环境湿度高、霉菌较多的环境下,鼻炎率会显著提高。长期在过敏原的刺激下,鼻炎会转变成鼻窦炎、过敏性咽喉炎。
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晚上憋气无法入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过敏性鼻炎(AR)在儿童中十分常见,我国平均发病率超过15%,其过敏原就是环境中的霉菌、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
第二件让我心有余悸的事情是孩子的近视问题。女儿自小喜欢看书,一年级开始有近视。我研究近视成因后发现,近视不是小问题,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以每年50度以上的速度加深,直至成年,而一旦近视度数超过度,有很大的可能会遗传给后代,也容易视网膜脱落。
要防止近视,或者控制近视不再加深,国际上早有研究共识,保证孩子的阅读环境照度达到Lux就可以大大降低患上近视的几率。现在的学校课室照明都是有标准的,一般不会低于Lux,但是家里却没有,家长也很少有这个认知,所以很多孩子的近视眼其实是因为家庭照明光源不足造成的,而这本来只是多加几盏灯的问题。
这两件“环境”错误引起了我的警惕,儿童很多看似不知来由的疾病,甚至诸多偶然的伤害事故,是否都和环境有关系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儿童病例的30%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但是多数病例往往因无典型临床表现而被忽视。
环境影响因素中香烟烟尘,铅,汞,农药,有机污染物,辐射危害,气候变迁,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其它有害化学物,不但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而且会导致或加剧某些疾病。
近年来,中国家长开始重视室内甲醛污染问题,但其实,甲醛危害只是环境污染大家庭里的冰山一角。在实际装修案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超标、重金属超标带来健康危害的情况也非常多,只是更隐秘,不易察觉。
例如VOC中的苯、甲苯对肾、肝、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有损害,伯醇类、醚类、醛类、酮类、部分酯类、辛醇类等溶剂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氯乙烯、过氯乙烯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定为人类的致癌物,它们主要来源于劣质的家具涂料、墙面涂料、家具粘合剂、溶剂等。
重金属中的铅,会对儿童智力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铅中毒视为头号儿童环境健康问题,而铅等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劣质颜料,所以带颜色的涂料、床品,甚至儿童衣物,都有可能重金属超标。
游离重金属会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肝脏堆积,如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胃脏功能失调、肾损伤等,由呼吸道吸入,轻者则会引起过敏性皮炎、湿疹、鼻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就是易受害人群之一。
另外,有研究显示过去50年中,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室内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以上所说的儿童健康方面的危害,因为隐秘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家长很难进行主动甄别和防御,当发现孩子出现症状的时候,也许伤害已经不可逆了。
在安全方面,环境(包括组成器具、家居)不合理带来的伤害就更直接了。
-年出过一件震惊全球的事情,宜家召回超过0万个柜子,因为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翻倒砸伤数十名儿童,并在几次事件中造成了死亡。
国内媒体大部分只报道了这件事,而没有发掘真正的事故根源。柜子倒塌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没有和墙面进行固定,虽然宜家已经配备了防倾倒锁,但是说明书没有明确警示不安装的危险性。很多家庭因为不想破坏墙面而选择不安装。殊不知儿童都有攀爬的天性,超过80cm以上的柜、架类、全身镜等大家具,如果没有和墙面进行固定,在有孩家庭中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
当然也有很多儿童伤害事件是由于家具本身的设计、质量问题造成的。几年前,英国一款儿童床就因为造成2岁婴儿死亡被告上法庭。这款儿童床护栏间隙过宽(儿童床不应超过7.5厘米,婴儿床不应超过6.5厘米),婴儿睡梦中从间隙滑出,卡住脖子,造成窒息。
这样的事故国内也经常发生,因为部件间隙距离不合规,导致儿童、婴儿夹住四肢,甚至夹住头颈导致窒息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国家质监局每年抽查总能查到很多不合规的儿童家具。
除了家居安全问题,国内被报道最多的儿童伤害事件还有从窗户/防盗网坠落、交通意外、溺水等等。还有一些虽然报道不多,但伤害极大的,例如被宠物咬伤、误食路边有毒绿化植物、电梯卡夹、儿童游乐园的机械性伤害等。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家长看顾不周的锅,其实大部分是环境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儿童坠楼事故,媒体的焦点一般放在家长不应该单独留儿童在家。但是却没有人提醒父母,如果窗户都安装了防护网,并且防护网符合国家规定,栅栏间距离在11厘米以内,那么孩子就算爬出窗户,身体也不会轻易从栅栏间隙间滑出。再进一步,现在很多窗户有专门的限位器,可以防止儿童自己把窗户打的过开,还有一些出配备了窗护栏,可以防止儿童翻出窗户。以上这些家庭环境措施,如果可以普及,提前做好,就可以减少家长提心吊胆看顾的时间,消除孩子意外坠楼这个定时炸弹。
再比如宠物咬人事件,如果小区做好分区管理,在儿童活动区、父母带娃区禁止宠物进入,另外划出专门的遛狗区域;电梯里面也划分出宠物可以搭乘的时间段,错开儿童上下学的高峰时间,也许就能既消除家长的隐忧,也满足了养宠物用户,减少邻里矛盾冲突。
年,台湾南投县奥万大森林游乐区,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地从空中吊桥通过时,2岁小儿子走在父母前面一米,一阵风吹过,不慎跌坐在桥护网旁,结果因为防护网和桥面没有焊死,小儿子的身体把软体的铁丝防护网挤开,从缝隙坠落百米深谷。
这桩事故父母有看顾失职的责任吗?起码从表面上看,高过人头且密密麻麻的吊桥防护网是没有安全问题的,父母也没有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问题就出在吊桥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幼童的身体大小和可能出现的挤压风险,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不知情的家长带着孩子在这样公共场所玩,无异于站在死神的俄罗斯轮盘上。
我国每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14岁以下儿童,差不多有2万人,是儿童意外中排名第一的致死原因。假设在每个儿童经常玩耍和活动街区、小区路口都有人车人流的设计,这个事故率将会大大降低。
现在很多儿童事故一发生,媒体和网友首先会责怪父母家长不细心、不尽责,这些指责无异于上帝视角。其实很多意外的背后是环境的不合理造成的。
家长是人,是人就有认知盲区,有走神大意的时候,不可能预判到各种危险。何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家长现在要面临的环境威胁比过去十年前、二十年前多得多。更忙碌的工作,更多的马路、更多的车、更多的商业装置、更严重的空气污染、更复杂的装修材料……
场所的设计者、管理经营者,街区、城市的规划者,本来应该有这样的专业素养,把儿童的使用安全和健康充分考虑到设计和规划中。即使某些场所不适合儿童进入,也应该有相关的警示。这不是奢求,而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城市、社区应该要做到的。
所以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了《国际儿童友好城市方案》,提倡形成亲和、安全、方便的城市空间,满足儿童随时随地玩耍和学习的需求。而近十年来,中国也响应这个号召,不少研究机构和设计师参与到了儿童友好城市更新中。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发布,以此为起点,深圳、长沙、武汉、成都等城市也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纲要。年,《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发布,则标示儿童友好从城市宏观层面,逐步渗透到社区建设中。
诚然,中国离儿童友好城市的全面实现,离社区、街区、家庭的育儿环境建设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也看到从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到普通公民的育儿环境认知都在提升。
年出了《从零开始,打造成长儿童房》这本书后,我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向家庭外的育儿环境建设,向建设者、设计师普及社区公共空间、旅游场所、托育空间的育儿环境理念,为儿童创造健康、安全、舒适、活力的环境、以及确保设计、设施对儿童安全、健康。
年我成立育儿环境研究中心(CAS),发布了《育儿环境评价导则》,联合小爱妈妈、新浪家居等平台,共同成立了育儿环境标准倡导联盟(CASSU),在广州设计周上举办了育儿环境设计论坛-健康儿童人居,致力于联合全行业的专家和专业资源,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