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视网膜的其中一个重要血液供应系统是视网膜动静脉系统,视网膜中央动脉从视神经中央进入眼内,发出分支,遍布整个视网膜,为视网膜的前半部份细胞提供养分,而动脉血液经毛细血管微循环后慢慢汇成分支视网膜静脉,最后成为视网膜中央静脉,同样经视神经中央进入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静脉阻塞主要是指视网膜静脉发生血流不畅或者阻塞,导致发生病变位置下游的血管充血和扩张,可以并发视网膜内出血、水肿以及黄斑水肿等病变。当静脉的某位置发生阻塞时,血液淤积造成的压力会回溯到微血管,造成视网膜出血及液体渗漏,就像下水道阻塞时,淤积的水会回流到地面一样。视网膜细胞便很可能慢慢死去,不能再修复,从而影响视网膜的功能,使视力受到破坏。
视网膜静脉阻塞因素:
1、血管内因素:血液粘稠度增高,甚至发生凝血。血小板异样、血脂肪或胆固醇太高、凝血机制异常、血糖过高、最常见栓塞来源是胆固醇栓塞、血小板纤维栓塞、及钙化性栓塞。
2.血管墙壁因素:血管发生炎症,可以导致炎性渗出大量增加,而可能引起静脉血管发生栓塞。
3.血管外因素:高血压控制不良、血管粥样硬化时,硬化的动脉可能会压迫附近的静脉,而处于动静脉交叉位置的视网膜静脉更易受到硬化的动脉所压迫而发生病变。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压过高,以致视网膜血管阻塞机会比正常人高出许多,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分类:
一、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阻塞位置发生在汇入视网膜的主要分支,一条或两条发生阻塞,较常见的位置是动静脉交叉处。发病的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临床症状包括突然的视力下降或者视野发生局部缺损,医生检查眼底时可以见到视网膜出血,静脉扩张、扭曲,造影检查能见到视网膜缺血区域。而由于分支静脉阻塞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则包括:发生黄斑水肿、黄斑缺血、引发视网膜新生血管造成的玻璃体出血等。由于黄斑是眼睛感光的主要区域,一旦黄斑受到波及,就可能对视力造成明显的影响,病人可能出现视物变形等问题。有研究数据表明,若发生阻塞后影响的视网膜区域超过一定的面积,日后发生新生血管的几率约为40%,而这些新生血管管壁脆弱,其中60%的人容易造成玻璃体出血。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彩色照相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造影
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
指阻塞的部位发生在中央视网膜静脉处,这意味着其下游的血管,即是全部的视网膜静脉系统都会被影响。这是一个严重的眼疾,症状与分支静脉阻塞类似,但由于全部的视网膜都发生缺血,其程度比分支静脉阻塞要严重。在CRVO病人中,双眼皆发病的机会率小于10%。医生检查时可以见到视网膜表面和视网膜内的出血,遍布整个视网膜,黄斑会出现水肿,视神经乳头亦会出现水肿,严重时还可能会有玻璃体出血,出血甚至可能拉扯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落,有完全失明的风险。而新生血管还可能出现在虹膜处,引致房水排出通道的阻塞,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而引起眼胀痛、头痛,视力丧失。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彩色照相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造影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检查及治疗:
检查项目:包括视力检查、电脑验光、眼压检查,病人需要放大瞳孔,用眼底镜做眼底检查。需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眼OCT检查等。通过以上检查项目,可明确诊断、病情分期,同时作为临床治疗的指导。
针对静脉阻塞的病因治疗十分有限。目前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预防并治疗并发症,主要有以下治疗方式:
1、促进出血吸收、改善微循环,营养视网膜药物治疗。
2、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Anti-VEGF)、类固醇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帮助减少新生血管,同时对黄斑水肿吸收亦有帮助,类固醇帮助消减水肿以及减低炎症反应,帮助视力的恢复。
下图为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示意图:
下图为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前、后OCT检查:
抗VEGF治疗前
抗VEGF治疗后
3、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则是通过将缺氧的视网膜破坏,一方面可以减低水肿,另一方面亦能降低视网膜缺氧,从而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4、下图为激光治疗前、后彩色照相:视网膜激光光凝前
视网膜激光光凝后
5、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当病情发展到玻璃体积血时,应当及时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保护视功能。视网膜静脉阻塞严重时可以导致失明。静脉阻塞病人恢复视力的关键判断指标是病人的接受治疗前的初始视力,因此,若早诊断,早治疗,视力康复及防止后遗症的机会还是好的。而现代药物及技术不断发展,让静脉阻塞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预约-医院
医院建院于年6月,是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长春健康行动医院、长医院、长春市中小学生眼保健培训基地。内容编辑:张梦审核编辑:许莹莹责任编辑:展政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