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疾病危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表现及治疗原则

早产、低出生体重是公认的高危因素,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ROP发生率越高。

既然ROP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那是如何发病的呢?

人眼视网膜血管化开始于胚胎16周,即妊娠4个月,视网膜血管从视盘向锯齿缘方向生长,鼻侧血管在32周到达锯齿缘,颞侧在40周到达锯齿缘。

如果提前出生,视网膜的血管尚未生长到锯齿缘,此时吸入高浓度氧,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在高氧环境下发生收缩、闭塞,一旦停止吸氧,处于相对低氧状态,视网膜缺血缺氧,血管扩张并产生新生血管的增殖。这些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伸入玻璃体腔,可引起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牵拉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最终可导致失明。

按ROP发生部位可分为3个区:

Ⅰ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至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

Ⅱ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至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除去Ⅰ区之后的环形区域;

Ⅲ区除去Ⅰ区、Ⅱ区之后剩余的月牙形区域。

根据时钟定位来描述病变范围,

上方为12点,下方为6点,

右眼鼻侧为3点,颞侧为9点,

左眼相反,鼻侧为9点,颞侧为3点。

注:图片源自网络

ROP按严重程度可分为5期

注:图片源自网络

注:图片源自网络

注:图片源自网络

注:图片源自网络

该图总结了之前所述的ROP的5个分期

注:图片源自网络

诊断ROP并不难,首先根据病史,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吸氧或缺氧病史;症状上可以表现为视力低下、白瞳症;结合典型的眼底改变。

注:图片源自网络

附加病变是指后极部至少2个象限出现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严重的附加病变还包括虹膜血管充血或扩张、瞳孔强直,玻璃体可有混浊。

如果出现附加病变,往往提示活动期病变的严重性。其表示方法是在期数旁加写“+”,如3期+

阈值前病变是指存在明显ROP病变但尚未达到阈值病变的严重程度,

包括Ⅰ区任何病变、Ⅱ区的2期+、3期、3期+(较阈值病变的钟点少),平均发生在矫正胎龄36周,出现阈值前病变,表示病变有可能迅速发展,需密切随访。

阈值病变包括Ⅰ区或Ⅱ区的3期+,相邻病变连续至少达5个钟点或累计达8个钟点,平均发生在矫正胎龄37周,

是必须治疗的病变,需在72小时内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ROP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致盲性眼病,是目前儿童盲的首位原因,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相当重要,我国的ROP筛查标准仍沿用年卫生部颁布的标准。

传统的筛查方法是散瞳后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观察眼底,Retcam广域数码眼底成像系统的出现使筛查更方便,结果更直观,其镜头符合婴幼儿眼睛的生理结构和特点,减少了婴幼儿在筛查过程中的不适,眼底成像角度广,最大视野范围可达度,对周边视网膜的观察更为清晰,而且可以录像、截屏、存储图像,以利于后期的随访对照。

图片源自网络

这是我科室医生和护士使用手持式眼底照相机在新生儿病房进行ROP筛查,除了筛查ROP外,还可以发现一些其他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出血、coat’s病、视乳头发育异常、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纤维胶质瘤等。手持式眼底照相机使用简便灵活,便于携带,为临床ROP筛查工作提供更多选择。

随诊直至视网膜血管化(鼻侧已达锯齿缘,颞侧距锯齿缘1个视乳头直径)或矫正胎龄45周,无阈值前病变或阈值病变,视网膜血管已发育到Ⅲ区或视网膜病变退行,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即可终止随诊。

治疗方面如下:Ⅲ区1期、2期病变约85%左右的病例可自然退行,不必做特殊治疗,但需定期随诊观察。

达到阈值前病变,需要密切观察。阈值病变则需要在72小时内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如果出现视网膜脱离,即4期、5期病变,则需要手术治疗,根据脱离范围采用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割术。

注:图片转自网络

这是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进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可以看到视网膜无血管区被激光斑覆盖。

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清除玻璃体内积血,复位视网膜。

目前比较新的治疗方法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近年来,抗VEGF药物在眼部新生血管类疾病治疗中取得了很大成功,而ROP是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也属于新生血管类疾病,因此可以作为激光光凝的辅助治疗,促使新生血管的退行。

总结一下,ROP既非先天性,也非遗传性疾病,主要为早产所致,不可避免,虽然ROP是致盲性眼部,但可以不盲,需要多专业高度重视,密切配合,

早筛查,及时治疗,提高存活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jbwh/105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