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脾经(第六讲)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精足以鹿为代表,鹿一年只交配一次(鹿因精足,所以从幼鹿到成鹿样貌都很年轻可爱)。气足以乌龟为代表,乌龟整年不吃仍可生存(乌龟因气足,生命力特强,所以为长寿之表征)。神足以鹤为代表,鹤飞千里后,只稍为一休息又可翱翔千里(鹤自古至今似乎不曾有人发现其尸体,故有”千年龟,万年鹤”之一说)。
鹿、乌龟、鹤这三种动物都不是肉食动物,所以欲求长生,仍须以”五谷为养”、素食为主。
天地万物都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本能,就是“必须传宗接代”的潜能!譬如一棵竹子面临枯死之前,才大量开花,以求后代延续。人类和所有动植物也都一样有这种本能,所以当人纵欲过度,极易耗尽生命,走入死亡之路。
中医认为,人有“三宝”,即精、气、神。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人要:精满、气足、神旺。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那么,中医如何养足精气神,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一、何为精气神?
1,精
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2,气
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3,神
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二、如何养足精气神?
精满、气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
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
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所以我们现在所学的一一六字真言音念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满、气足、神旺,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
总之,养足精气神对于人体保持健康、益寿延年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对于“神”的保养。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情绪稳定,方可避免精神疾病的侵袭。
而财色名食睡,实际上也与我们的五行五脏相对应:
1、财为金五脏应肺;
2、色为水五脏应肾;
3、虚名为火五脏应心;
4、食为土五脏应脾;
5、睡为木五脏应肝。
在五欲之中,以色、食、睡最难去除,佛道都有相应超越的方法和境界。
古代道家说: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实际上就是不断充实相应脏腑之机,最后实现水火既济而超越五欲的过程。
脾为谏议之官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遗篇《刺法论》,而在《灵兰秘典论》中,脾胃被合称为”仓廪之官”。古代有一篇文章,叫《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实际是暗示的意思,下属给上司提意见是需要技巧的,不能直接指责上司,这在传统文化中是不允许的,因为古时讲究地位的尊卑。邹忌正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提示齐王。当时齐威王很骄傲,觉得全国人民都挺喜欢他,所有大臣也喜欢他、崇拜他、欣赏他。邹忌看出齐威王有这个问题,于是就告诉他:”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他说大老婆夸他漂亮,是因为爱他,小老婆夸他漂亮,是因为怕他,而朋友夸他漂亮,是有求于他。也就是说,每个人夸他,实际上都是抱着自己的个人目的来的。齐王听到这个故事就清醒了,明白所有人夸赞他,都是有个人目的在里边的。如果邹忌直接说:”你太傻了,别人是怕你、有求于你,才会恭维你的。”这样直接提出来,齐威王肯定不爱听。所以中国的谏议之官,很会发现问题,并且很会给别人提醒。脾在人体当中就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脾能检查出心肺的问题:脾能够知道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出在哪儿,即”知周”,然后通过自己的作用来把这个问题改善掉。脾在中央,所以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心肺。如果对照现代社会,谏议之官就相当于检察院系统,负责看各方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传达给中央。
脾主一身肌肉
脾在五脏这个大家族里面,就相当于一个丫鬟。因为”脾”的右边和”婢”的右边一样,都是”卑”,”卑”是地位低下的意思。脾相当于丫鬟,它很忙碌,哪儿出现问题,它就马上去解决,或者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在一个大家族里,最怕丫鬟得病,丫鬟一生病,就没人做饭,没人干活,这个家族就会处在一个瘫痪的状态。所以《黄帝内经》很强调脾的重要意义。”脾主一身之肌肉”,假如脾生病了,那么人体的肌肉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会出现痿证,即肌肉无力的症状或者重症肌无力等。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统”是统摄的意思。脾统摄血不外溢,
比如女子来月经,是往下流,可是如果脾统摄血的功能丧失了,血就可能会上溢。如果一个女子月经不调或者不来月经,医生会问她有没有过流鼻血的现象。流鼻血在中医里叫做经血倒流,如果脾统血的功能减弱,它就不”知周”了,也不”谏议”了,它会不管四方,这样,血可能就会到处流溢,不按照正常的路线走,从而出现经血倒流的现象。而且,脾在志为思,如果一个人过度思虑,也会伤害脾。
说到脾脏,目前最困扰人们的一个疾病就是糖尿病,我就通过这个病理来给大家讲解脾脏的主要机能。
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对于糖尿病好像都无所谓了。现在大家主要关心的是糖尿病后期的并发症问题,糖尿病不仅会引起冠心病、失明、截肢等严重后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还给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为什么糖尿病在中国发病率这么高?在30多年前,中国人没有听说过糖尿病,短短30几年间,糖尿病在中国尤其是城市中几乎人不知。那么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大家可能会回答就是血糖高,其实还是不明白。不要说在中国,你走遍全世医院同样会告诉你,糖尿病没得治、终身携带。为什么会这样?大家一般又会想到吃糖的问题、胰岛素的问题,实际上现在很多的理论根本就不明白糖尿病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这也是糖尿病在中国发展速度这么快的原因。
现在很多孩子也得糖尿病,医院的处理也很简单,凡是小孩子检验出指标高,就诊断是糖尿病,医生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终身打胰岛素,这才是最可怕的,后面我会给大家讲讲胰岛素是什么。
大家是否记得,在30多年前,中国的女性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蹲下后一站起来眼前冒金花,这就是低血糖。但是30几年后中国人血糖高了,就将自己划入糖尿病人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见到很多这样的怪现象。
身边有糖尿病人的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人这边手里拿着打胰岛素的针,另一只手就拿着巧克力。血糖高了就打胰岛素,刚起了作用,马上发现血糖又低了,得要吃一点巧克力补充糖分把血糖升上来,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中国很多人都为检查的指标活着,都以为血糖高了,就是糖尿病,很多人谈糖色变。
那么,什么是血糖?现代西医学中糖尿病属于代谢科,是代谢机能出了问题,也就是消化功能出了问题,我们在了解血糖之前
,首先要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是怎么运作的。
人的消化系统是哪些?一般人的理解就是脾和胃。
实际上人体中有两个消化系统,脾和胃只是一个,另外一个是肝和胆。这两个消化系统各有各的职责、相互配合。脾和胃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肝和胆是消化肉食类和水果蔬菜的。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肝和胆是消化酸性食物,脾和胃是消化碱性食物的。
我们吃任何东西都是用嘴吃,食物经过嘴的咀嚼后进入胃开始消化,在现代医学中不管吃任何东西,进入胃以后,统一称为”糖类”。
经过胃液消化的食物进入小肠,小肠吸收其中的养分,
这些养分现代医学名词就叫做”血糖”。小肠吸收完养分之后,就由脾脏(在西医也叫胰腺)分泌出胰岛,将小肠所吸收的养分运给肾脏之后开始造血。
大家现在明白什么是”血糖”了吧?简单地说,血糖就是造血的原材料,也就是说糖分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30多年前中国女性常常出现低血糖,那时候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头晕的时候喝点红糖水马上就好了,所以有的人就会认为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其实大家没有真正理解血糖的含义。
所谓的糖类是人体所需要的养分的统称。为什么在低血糖的时候喝一杯红糖水,血糖马上就恢复了?因为它主要的成分就是葡萄糖,
纯糖是不需要胃口进行消化的,马上就可以直接进入小肠,小肠吸收之后供给肾脏造血,因此低血糖的症状很快就能得到缓解。30多年前我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营养摄取比较少,因此中国人普遍出现低血糖的问题。30几年后随着我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食物丰富,养分供应过多,很多人的血糖就开始升高了。
我们如果懂得一点基本健康知识,就不会谈糖色变,其实吃的任何食物都是有糖的。所谓无糖食品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完全不含糖的食品是没有任何营养的,人如果没有营养靠什么生存?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看到指标下来了,人却没有养分、半死了,有什么意义啊?
因此大家要真正了解血糖是什么,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往往容易被人牵着走。
目前在中国治疗糖尿病不叫做科,医院。患者天天排队,医生也省事,首先来个全套检查,发现指标高了,就直接给胰岛素让病人带回家。大家也很乖,拿了药就回去吃,根本不去了解什么是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大家还是一知半解。刚才说30多年前中国没有糖尿病,那中医怎么知道的?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年前的医著中就有开示,当时不叫做糖尿病而是叫”消渴症”。
为什么糖尿病在中医叫”消渴症”?大家知道,病跟症是一字之差就差之千里,因为中医是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哪个器官出毛病就只去治哪个。为什么现代西医学告诉你糖尿病没得治,因为大家知道糖尿病是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或是不分泌胰岛了。这是病吗?这只是症状,在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西医对症状是没有对治方法的。这种症状其实是脾脏分泌胰岛的功能在衰退,中医是通过全面调理人体的整体运作,来恢复你脏器原有的功能。
因此中医不叫治病,只是调理你的身体,把机能恢复正常。糖尿病在中医不叫”病”,叫”症”的原因,是因为出现这种症状,脾脏机能还没有产生器质性病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脏器机能来恢复的。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这里我就用老祖宗
年前的医著给大家讲解一下糖尿病的成因。
病因的第一条:喝酒、肥甘过度
”肥”是指肉类,”甘”是指甜味,这个甜不仅是糖,是指有甜味的食物,好像大部分的水果都有甜味,都属于甜食。这并不是说以后就不喝酒、不吃肉、不吃甜食了,凡事只要不过度就行。世界万物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的坏东西。例如酒,喝少了舒筋活血,喝多了就伤肝;砒霜用多了是毒,用对量就能治病。西医也会用到砒霜,肝癌最后做介入的时候就是用砒霜。因此老祖宗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要适度。
喝酒、肥甘过度,实际上就是暴饮暴食形成了食火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暴饮暴食就是大口喝酒和大口吃肉吗?不仅是这样,实际上是指打破了饮食的正常规律,饮食无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视上经常会采访百岁老人,问长寿有什么秘诀,发现各位老人家说的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生活作息和饮食都很有规律。
病因的第二条:情志郁结
现代西医把人的精神情绪异常都归到精神科、心理科去治疗,但往往只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中医在大量临床实证基础上,结合人的精神、思想、意识、知觉和运动全面分析致病的因素,提出情志致病的理论。
情志郁结是什么?就是压在内心深处不被外人而知。例如:很多婆媳一起住,如果婆婆和媳妇打起来了,谁最受气?是儿子吗?差不多,虽然不受气,但是两头说瞎话,因为只有儿子可以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先劝妈,说媳妇是好意的,然后又劝媳妇,说妈妈是好意的。
儿子其实知道是谁错了,但是两边都不能说,这就是情志郁结。女性经常在一起聊家常,聊天都会说婆婆不好,而男性在一起聊天就不会说家里的问题,怕别人不理解,往往是压在内心深处不被外人而知,这就是情志都结。
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中国人最累的一点就是活在面子上,所以很容易出现情志都结,一旦情志郁结和食火两项凑齐了,就会出现中医说的”中焦化热”。
中焦属于三焦之一,三焦是什么呢?就是把人体躯干保护五脏六腑的营卫之气划分成三部分,统称为三焦
。上焦是指心和肺,中焦是指肝和脾,下焦是指肾。有的时候大家去看中医,大夫说这个人”上焦有火,下焦有寒”,就是指这个三焦。
如果人经常生闷气和饮食无规律,这个时候肝火和食火凑起来,就相当于一根蜡烛,蜡苗和蜡烛都有了,
就会点燃。那么会先伤害哪里?回家点根蜡烛就会发现,火苗的底部是不会烧伤人的,反而火苗的顶部是热度最高的地方,容易伤人。中焦化热后首先伤的就是肺,因为这儿是热度最高的地方,中医叫”燥热伤肺”。
大家会想上焦还有心,怎么不烧心、先烧肺呢?大家知道心在哪里吗?解剖学中可以看到人体左右各一个肺,心在左边两片肺叶的下面。中焦化热,燥热上来的时候,由于肺在心脏的周边起了保护作用,所以首先会伤到肺,而不会直接伤到心
当肺的周边热的时间长了,肺里面也会热,里面热了以后,就会出现”燥热伤津”。这个津是指肺的津液就是我们的唾液,也就是说来自肺部的唾液少了,长期燥热就发展成”肺燥津枯”,导致口渴多饮,就出现了”多喝”的个症状,中医叫”上消”,就是消耗过度,这是糖尿病的第一大症状。
大家可能不明白:怎样算是多喝?例如我现在口渴了,拿起一瓶水一口气都喝光了,这不算多喝。多喝是指喝多少水都不解渴,一定要正确理解。这是因为肺燥了,津液少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医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症”,不叫做病的原因。
我跟大家一再讲”症”跟”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人一般认为痛得难受了才叫有病,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不是病,但多喝的症状出现时,人们不会拿它当回事,不就是多喝一点水嘛。特别是在夏天,多喝一点水是正常的,天热嘛!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考虑:自己的身体机能是否出现了问题?多喝就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身体机能出状况了,提醒你该调理自己了。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症状的出现,不会认为有毛病,当你不认为有毛病,还会去管它吗?
如果你这时候不管它,点燃的蜡烛会继续燃烧,烧着烧着火就要往下了,就会伤害到胃。医院就诊,经常发生被误诊为胆囊炎的情况,这不能全怪医生,主要是病人自己都分不清楚哪里痛,是胃痛还是胆囊痛。为什么医生会误诊,因为胆囊就在胃的旁边,
如果真的是胆囊出现的症状,就会引起急性胰腺炎,会危及生命,要马上处理。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要知道自己的胃在哪里。每个人都有心口窝,胃就在心口窝的两个横指右下方,这里痛就是胃的毛病。这时如果还是不注意,蜡烛会再往下烧,就出现燥热伤胃,从而引起”胃燥津伤”,这个津是指胃液,也就是胃酸。因为脾和胃互为表里,继续烧就造成”脾阴虚耗”,出现糖尿病的第二大特征:”多吃”,在中医称为”中消”。
例如你早晨8点吃完早餐上班,吃完的东西进入胃,胃消化的时间是3~4个小时左右,之后食物进入小肠。正常情况下,不用看表基本上是在12点左右,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就知道该吃饭了,相差不会超过10分钟。
如果出现多吃的症状,你同样是8点吃早餐,到了10点30分,肚子就响了。一般人第一个想法是吃少了,这时就会找东西吃,只要你一吃进东西,胃就要分泌胃液进行消化,到了中午又再吃饭,胃的工作就增加了。
为什么会提前感到饿?真正原因是胃燥了,中焦外面这把火把胃里的温度烧高了,食物消化速度加快,人很快就感觉到饿了。因为正常人一天吃三餐饭,现在多加了一餐就是四餐,正常人的胃液是分泌三次,这时候就要分泌四次,津液就会受到伤害,就是”胃燥津伤”。正常胃口的消化是靠胃酸腐熟食物,这时如果胃的周边又有一个小火炉在加温,消化就会加快。就好像在锅的下面点火了以后,外面有温度,里面有酸液,其中的食物消化就很快,饿得也快了,总想找东西吃,人体只要多吃一点东西,胃就要多分泌一点胃液,经常过量分泌就会形成”胃燥津伤”。
现在很多人还有一个误解,认为少食多餐是好事,
其实这只是针对胃功能虚弱胃酸分泌不足的人而言。正常人多吃几餐,特别是喜欢整天吃零食的,胃必须不停分泌胃酸进行消化,长久会伤害了脾胃功能,造成”脾阴虚耗”。
什么是”脾阴虚耗”?只要有食物进入小肠就要吸收养分,吸收了的养分要靠脾脏运给肾造血。脾脏就像运输公司,胰岛就是运输的车辆,胃口就像一座矿山,原来每天只挖10车煤,脾脏每天就运输10车,平时是10车,今天矿里多挖了5车,就要多运输。比如一般情况下脾脏一天要分泌10个胰岛,今天多吃了,就要多分泌胰岛,经常去分泌,脾脏就要额外加班工作,长期这样脾脏的功能就会受损变得虚弱,虚,就是少了,因为耗掉了。
大家出现多吃的时候,都不会认为有病,尤其是中国人,有一句话”能吃是福”,很多人都认为能吃能喝就是身体棒。尤其是做生意的朋友,到了年底,讨账的来了,自己也向别人追账,不是你请我,就是我请你。还有人刚当了领导有点权力,别人请吃饭,认为替人家办事应该多吃他一点,还要多吃好的才高兴。这样胡乱吃,花的是别人的钱,可伤的是自己的身体。有句话说的很有趣:这样的应酬就是应付仇人。
前面讲过,脾脏把小肠吸收的养分运输给肾脏造血,假如胃口相当于矿山,一天挖10吨煤,脾脏相当于运输公司,一天运10车煤给肾这个发电厂发电。
假设正常10车煤发瓦的电,这属于正常人的身体情况。如果今天多吃了,就相当于多挖了5车,脾脏就运了15车给肾脏这个发电厂,发电厂的能量增加了,就会多发电,就多造血。本来发瓦的电就变成发瓦,但你长期多吃,原来这个发电机是转转的,现在要转转。经常这样机器就会发热,相当于灯泡本来是w的,大量加强给能量转到w,它就会烧掉。
人经常多吃多给能量,就会多造血,而经常多吃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体力运动,消耗不了过多的血液,头部充满血液,就会像那些老板一样红光满面。而且因为体内在不断制造新鲜血液,发动机总是开着,身体总是感觉燥热,当然也不怕冷了。可是长期过度造血会损害肾脏机能,导致”肾阴耗损”,这个阴就是肾脏的本,也就是前面说的人体的元气。如果长期负担过重,就会出现”肾不固摄”。
什么是”肾不固摄”?让我们来看看肾是如何造血的。
人的身体有两个肾,在腰椎左右两边。吃的饭经过胃消化给小肠吸收了养分后,通过脾脏运给其中一个肾,同时大肠吸水后也给另一个肾。一个肾管水,一个肾管营养,两者合并到脊髓内调和造血。你会发现,经常多吃,小肠就会多给养分到肾,因为血液中有95%是水分,而另外一个肾脏就会一直向大肠要大量的水,才能平衡。如果肾脏劳累坏了,肾阴耗损就像机器熄火了,那大肠吸进来的水就不要了,不摄取了,把水直接给到膀胱排出体外,这时就出现了糖尿病的
第三特征:”多尿”,这就是”肾不固摄”
人体中60%~70%是水,排泄过多就会浑身乏力、没劲,因为肾机能损坏了造血也减少了,小肠吸收的养分没有全部用到血液中,而是直接排到尿液里去了。这时候验血糖指标一般会达到12左右,基本上就被判定为糖尿病,到此糖尿病的”三多”症状一一”多喝多吃多尿”就形成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患者会快速消瘦,一个月瘦30斤左右。但是有人会说吃药后就不消瘦了,实际上不是药的作用,是因为多尿排泄的都是人体内多的水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会再往外流了。于是再下个月就是3斤、2斤的慢慢瘦下去。这就是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形成过程。
大家看看,在年前老祖宗就将所有的病理都解释清楚了。中医认为,任何病都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各种症状长期积累的结果。大家仔细回过头来看老祖宗的描述:”枯、伤、耗、损”,我们就会发现任何的病理都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如果先前不”枯”后面就不会”伤”,没有”耗”就不至于”损”。有人说糖尿病是无声无息来的,实际上老祖宗早已告诉我们这个病理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只要明白了发病原理,就能找到治疗方法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西医讲糖尿病没法治,要终身吃药呢?先和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大家想想,西医进入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西方国家的西医发展又有多少年历史?他们在研究西医的时候,是拿东方人研究还是西方人?东方人和西方人有什么区别?
告诉大家,真正的区别是饮食的不同,在电视上应该大家会见到外国人吃早餐的情形会醒悟到这个原理。你看外国人起床后打开冰箱,喝一大怀冰冷的牛奶,之后拿鸡蛋煎一下再从冰箱拿牛肉,切了两片,在锅上又一煎,最后又拿了几片面包蘸酱来吃,一餐饭就解决了
有没有发现外国人只是吃面包、牛奶、牛肉、蔬菜,基本上都是以肉食、蔬菜类为主,而不是以五谷类为主,外国人是基本上不吃五谷类食物的,食物走的都是肝胆这个消化系统。因为西医是拿外国人作研究,所以认为脾脏没有用是正常的。如果他们的老祖宗告诉他们脾没有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用到,他们还会去研究吗?但是糖尿病恰恰是脾出了问题,它不能正常工作了,怎么办?
既然西医不知道它的机能和病理,当然就不可能有治疗的办法,这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找东西代替它工作?所以就形成了糖尿病终身携带的理论。为什么西医说糖尿病没法治?因为西医根本没有去给你治,只是找东西代替它,打胰岛素就是代替脾脏的工作。
但是很多糖医院治,人家都告诉你没治了,血糖指标高了,只给你能吃降糖片或者打胰岛素代替脾的工作。这些方法根本没有恢复脏器的机能。明白了吗?别人根本就没有给你治,只是找办法代替脾脏工作。因为你是人就要食饭,营养就需要转化,
转化就需要胰岛素,因此就要终身携带,如果有一天不吃了,人就倒下了。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变化决定着我们身体的许多变化,单看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无论从外形和体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何况东方人和西方人,顶着的可是完全不同的天空。西方医学因为都是盯着指标,没有去全面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哪,所以只能告诉你没治。而中医充分了解脾脏的重要性,因而能找到恢复脾脏机能的方法。
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怎么来的?全世界的糖尿病专家都会说,并发症是因为长期大量服用药物,最后药物引起毒副作用所导致的。现在的专家都是尽量找毒副作用少的药品来使用,但再少也是有毒副作用的。什么是治病?说得不好听,这就是治出来的病。
现在大家都不怕糖尿病,怕的是后期的并发症,最大特征就是眼睛瞎了,之后就是皮肤腐烂,或者是脚指头腐烂,最后是肾功能衰竭死亡。大家会发现糖尿病患者没有一个是死于脾脏损伤,而是死于肾功能衰竭,代谢科的病却死于内科。
为什么眼睛瞎?吃药的人才会眼睛瞎。吃药的病人,吃三餐饭就要吃三次药,”是药三分毒”,大量的这些化学药物都要由肝脏来解毒。因为肝开窍于目,肝出现了问题,最先会反映在肝的经脉之梢眼睛,所以出现视网膜脱落。
还有人会问:”糖尿病人的冠心病是怎么来的?”一般来说打胰岛素的人都会出现冠心病。
下面就简单来分析一下这并发症是怎么来的,因为中国人现在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为指标活着,很多人就是死在指标上面。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之前要做耐糖试验,比如按一餐吃二两饭计算的话,正常人是分泌20个单位胰岛,试验后发现病人还可以自己分泌10个单位的胰岛,按道理来说,补打10个单位正好是平衡的,但是很多人都恨不得让指标下来一点,认为如果可以下来就有得治了。
正常人一餐是吃二两饭,但得了糖尿病就会自行控制饮食,少吃一点,例如只吃1.99两,这时候脾脏还会分泌10个胰岛,本来该打10个单位胰岛素的,可是很多病人往往就想如果多打一点,希望指标能下来一点,就会自己多打一滴。这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本来少吃0.01两,又多打了0.01胰岛素,虽然数值不大,但是要知道,正负反差值是0.02,一天吃三餐饭,长期下来,就会多打很多胰岛素。
要知道胰岛素是有毒的。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看西方的片子,杀手谋杀人,都是用小针管吸一点东西,打到人的体内,结果法医鉴定这个人死于心肌梗塞,为什么?杀手打的就是胰岛素,胰岛素用到60个单位就可以致命。
为什么糖尿病人后期皮肤破了半年不合口?一个是药物长期损伤了身体机能,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糖尿病人盲目控制饮食,长期营养不良,皮肤缺乏胶原蛋白,一旦破口就很难愈合。太多病人都是这样,控制饮食造成营养缺乏,身体虚弱,无法恢复正常机能,还大量吃药加重对脏器的损害,病越治身体越差。
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都是因为前期各种药物治疗所引起的。但是大家会发现,医生已经说没办法治了,很多人还是不理解,医院治,追着医生给你下药,这些化学药物其实是毒啊。
糖尿病就是脾脏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了,耗损是因为前期消耗过度,如果补充适当的能量,调节过来脾脏就可以重新恢复分泌足够的胰岛,就像企业产量下降了,透过正确的调整是可以恢复正常生产的。只是现代西医学中缺乏对脾脏的正确认识,要不就是用药,要不就是下刀。所有的慢性病都是由饮食和生活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我们懂得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不用看医生,正确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本来想把”假性糖尿病”、”血黏过高做成血糖不降”、”寒症伤肾造成的血糖高”,等讲完,因时间的关系,只有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讲。
谢谢大家。吉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