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萍,毕业于长春大学届音乐表演专业,她是中国残障人士中民族声乐专业大学本科第一人,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青联委员,声声慢声乐在线教育平台创始人,天津市盲人协会合唱团副团长,主要作品《玛依拉变奏曲》、《芦花》等;原创作品《放飞梦想》、《远》等。
她是天津市惟一一名走出国门的青年盲人歌唱家。在第六至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她参演的独唱、合唱、音乐剧等节目分别荣获四个金奖、两个银奖,赢得了天津代表团个人单项奖的最好成绩;先后两次在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应邀赴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进行艺术交流;她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视障人与非视障人共同参与的声乐在线教育平台——声声慢音乐工作室,指导的多名学生在省市及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奖。
年,刘宝萍以一曲《刘巧儿》荣获中国评剧院评剧票友大赛金奖;年,发行第一张原创古风专辑《远》;年,参加河南卫视《梨园春》全国戏迷擂台赛,从十余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杀入十八强;年1月和3月,在天津大礼堂和西岸艺术馆举办两场个人独唱音乐会,歌唱家阎维文光临现场助阵,并称赞她是用心歌唱的灵魂歌者。
刘宝萍出生于天津市郊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15天就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眼病。而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刘宝萍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和超凡的感知力。
在盲校上小学的时候她参加了一个表彰大会,一个高年级姐姐被评为三好学生,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个大学的名字就是长春大学。从此以后,“长春大学”在刘宝萍幼小的心灵中成为神一样的存在。在她的心目中,长大的女生都是美女,男生都是才子,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凡的人生经历,随便聊聊,就可以写一本书。
年,刘宝萍踏进这座当时全国惟一的特殊教育高等学府。作为全国第一个、天津惟一的民族声乐大学本科生,她感到无比光荣和幸运。
01老师们把枯燥复杂的内容讲得活灵活现
刘宝萍回忆说,“记得我们特教学院的娱乐节目在全校乃至全市都是拔尖的,校礼堂也是全市最好的礼堂。迎新晚会上,当我第一次站在长大的舞台,开口唱出第一句,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台下都是人,座位空隙也站满了人,而且接连两场,都是如此。”
刘宝萍班一共有3名同学,每个人的专业方向还不同,一个钢琴、一个美声,一个民族。刘宝萍说,老师们讲课很接地气,朴实无华的东北腔能把看似枯燥复杂的内容说得活灵活现,深入浅出。音乐系的盲文乐谱非常有限,几乎所有科目都要靠抄书完成。这样一来,老师除了教课以外,很多时候都是在帮她们读笔记,读乐谱,或者干脆把曲子翻唱下来,让她们做录音,由于笔记和录音过程中难免产生误差,所以一首曲子学下来往往需要反复比对,好在同学们的记忆力很好,基本上两三次听下来就能学会。
洒满金色阳光的琴房,一师、一生、一琴伴,这种画面在刘宝萍头脑中挥之不去,而她的声乐水平也从最初的《小背篓》上升到经典歌剧选段。不仅如此,年,从不写歌的她还参与了全国第一部特殊教育声乐作品专辑《生命如歌》的编写工作,原创歌曲《流浪的云》、《太平鼓太平年》、《相思挂在月牙儿上》被收录其中。
02长大的四年时光承载了太多抹不去的记忆
在长大学习期间,刘宝萍不仅接触到许多民族民间音乐,还对我国地方戏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大三的时候,她遇到两位新同学,一位来自浙江,一位来自安徽,正好他们也很喜欢家乡的戏曲,于是刘宝萍请他们把经典唱段录成磁带,然后逐字逐句听。半年之后,刘宝萍的技艺渐趋成熟。这些看似平常的经历大大丰富了她的民歌表演,也为今后广阔的艺术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的时光承载了太多抹不去的记忆。小树林中的朗朗读书声,琴房里断断续续的练声曲,漫步在林荫路上的青葱少年,交通文艺广播的青雪鬼故事,食堂里语速超快的报菜名录音,宿舍楼前卖炒饭的阿姨……这一切的一切编织着刘宝萍的“特教情怀”,每每忆起,都倍感亲切。
03她用一场场比赛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毕业那年,刘宝萍由于青光眼复发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落,本来微弱的视力消失殆尽,工作和生活变得更为困难。恰逢这时,天津市残联邀请她代表天津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然而刚刚手术过的刘宝萍身体十分虚弱,由于药物原因经常失眠,每天头晕目眩,情绪也空前低落。但是她想通过这样一场比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那段时间,每天忍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不懈练习,终于一年以后,她如愿拿到了银奖。长大的专业老师韩冬如教授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这次比赛奠定了刘宝萍在天津残障人中的艺术地位。
年,她随天津代表团受邀赴人民大会堂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共同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晚会《我的梦》,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年,在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展示大赛中荣获声乐组一等奖,并被评为“天津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先进个人”。年,参演的声乐类节目《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和《芦花》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分别荣获金奖第二名和银奖第一名。年,参演的声乐类节目《春天来了》和戏剧小品类节目《乘着歌声的翅膀》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荣获表演金奖。
回首来时路,刘宝萍很感慨,“如果说人生像一台晚会,那么大学就是中间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在长大,校园是舞台,老师是导演,而我们就是一群形形色色的演员,为了持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我们竭力绽放着生命中最美的青春年华。毕业多年,每个人变化很大,但不能改变的是‘长大人’的特殊印记。异地偶遇的师兄师姐,网上碰面的师弟师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作为‘长大人’的骄傲。三十年风风雨雨,真的要感谢特教学院、感谢长大,把我们一批批懵懂的少年变成成熟的干将,带着梦想勇闯天涯!”
往期回忆录
能成为长大人是我人生的骄傲
长大老师对我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从长大走出来的著名画家
从普通盲人成长为按摩专家他要用一生感恩长大
长大让我从容面对整个世界
我要用无声的声音大声说“母校,我爱你”
没有长大特教,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主办单位: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特殊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