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疾病危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防治

李大爷查出糖尿病已经十多年了,一直药物控制血糖,但血糖总是忽高忽低的波动,最近几天突然发现左眼视力下降,眼前飞动小黑影,像蚊子一样,医院检查,眼科医师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告诉李大爷他已经是“糖尿病伴发视网膜病变三期改变”,因为血糖波动引起视网膜出血,影响视力了。这糖尿病和眼病好像是绝不相干的,那糖尿病是怎么导致眼病的发生的呢?发生时都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又怎么预防呢?

我国目前有5千万人的健康正受到糖尿病的威胁。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而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导致视力降低和致盲的重要原因。据统计,糖尿病眼病的发病率已超过了糖尿病总人数的50%,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白内障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发生的,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视网膜血管的管壁通透性增高,先出现视网膜内小的出血、渗出,以后血管变细、甚至闭塞,使视网膜缺血、缺氧,从而刺激了新生血管的产生。在缺氧下长出的新生血管是不健康的,很脆弱,容易自发破裂出血,大量血液流入玻璃体和视网膜,视力严重下降。新生血管周围的纤维组织还会纤维化,牵拉视网膜,使它脱落造成失明。临床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型:

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此型较多见,进展缓慢。主要改变有小动脉缺血和血管的渗透性改变。在视网膜后极部首先出现微动脉瘤、出血、渗出。这些病变多发生在糖尿病未能控制而病程较久的病例。微动脉瘤常位于视网膜深层,呈紫红色小球状,出血可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鲜红色出血斑,也可以见到黄白色棉絮状渗出物。

2.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若不及时得到控制,出现新生血管及增值性病变。网膜上新生血管容易引起重复出血,导致玻璃体出血,出血引起机化条索,牵拉视网膜,最终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又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情进展可能加速。除了眼底病变,糖尿病还会引起白内障、屈光改变、眼肌麻痹等眼部疾患,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很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了:

1.眼前有发黑的物体飘动,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

2.视物有闪光感。

3.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4.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如隔云烟。

5.视力减退,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最显著,或近视程度加重。

6.视物出现重影。

7.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医院诊治,检查检查视网膜病变的眼科常用方法包括:

1.散瞳眼底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简略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散瞳眼底检查。散瞳眼底检查就是在点一滴散瞳药物,大概20-40分钟后,瞳孔就扩展了。医生用眼底镜就可以对眼底视网膜情况进行比较详尽的检查。散瞳之后患者看东西会有暂时的模糊,畏光,可以临时戴上墨镜。4-6小时后即可恢复。医院看病,你下次再检查或等到瞳孔恢复正常后再开车,以免由于视物模糊发生交通意外。散瞳对于大多数患者是必要的,因为不散瞳时医生检查眼底的范围有限,轻微的病变可能遗漏,散瞳眼底检查一般半年进行一次,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应当3个月检查一次。

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另外一项很重要的检查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它先要在胳膊上打一针荧光素钠,而后再进行眼底造像。荧光血管造影对显示眼底的血管情况非常有帮助,可以发现肉眼不可见的病变,能够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激光治疗。有过敏体质、心功能不全、重大肝肾侵害的人做造影时要慎重,会有过敏反应。

3.B超检查

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较严重,发生玻璃体出血,或者白内障比较严重,这时无论散瞳眼底检查还是荧光血管造影都无法对视网膜情况进行评估。此时就要依附超声波了。通过眼科B超可以大概的判定眼底有无新生血管膜、有无视网膜脱离。

4.OCT检查

有时你视力明显下降,但眼底的情况看起来并不是很糟,医生可能进行OCT(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查。OCT采用的是红外线激光,对眼睛没有伤害,可以检查黄斑有没有水肿。如果黄斑有水肿,视力会明显下降,需要特别治疗。

通过充足的检查,明确诊断后就该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1)长期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准则上应首先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展。

血糖水平控制程度应依据病程、血糖基数等因素而定。传统方式的目标在于使血糖不超过14mmol/l,,但血糖水平低于8.3mmol/l或更低将会更有益。当然能将血糖始终控制在正常范畴内无疑是最好的。控制糖尿病的办法除了利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外,控制饮食,增强锻炼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2)控制血压:血压升高可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当高血压得到控制时,眼底荧光渗漏明显减轻,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应当控制血压。

(3)降低血脂:对于血脂偏高和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四周有环形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患者,应摄取低脂饮食,并运用降脂药物:如肝素、氯贝丁酯。

2.光凝治疗

激光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光凝治疗前需有完全清楚的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资料,具体了解病情和病变。光凝后应作定期随诊和复查,了解疗效,若有新的病变出现,可考虑追加光凝治疗。

3.玻璃体切割术

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包括玻璃体出血及严重的增值性病变需要手术治疗。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行吸收着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对于早期严重玻璃体出血早期实行玻璃体切割术其恢复好视力的可能性比延期手术要大得多。手术时机最好在玻璃体出血后半个月到1个月。对于无玻璃体出血但有严重的增殖性病变或波及黄斑区的视网膜脱离,也可行玻璃体切割术,目的是解除牵引,眼内电凝或光凝新生血管,眼内注填充物将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防病重于治病,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伤害的不可逆性,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早期预防疗效也更好,费用也要远远少于晚期手术治疗的用度。

1.控制血糖。理想地控制血糖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要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

2.控制血压。糖尿病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高血压除了加速大血管动脉硬化外,还会加速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肾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提示高血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成正相关,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血压,最好能够控制在/80mmHg以下。

3.控制血脂。控制血脂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脂质的渗出,有助于稳固病情和视力,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4.妊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有资料显示妊娠可能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因此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眼科做相关检查并咨询眼科医生。

5.定期查视力和眼底。定期做眼底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正常没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6个月做一次,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每3个月做一次检查,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早期治疗。

6.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应当做眼底荧光造影。通过眼底荧光造影可以较早地发现视网膜血管的渗出及微量出血,为及时采取措施、视力提供依据。

7.对已经发现有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可预防性地服用消渴明目丸,羟苯磺酸钙等中成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对已有缺血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采用视网膜激光治疗。激光治疗虽不能明显提高视力,但可以防止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理想地控制原发糖尿病,减少各种诱因,定期到眼科进行专科检查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有效的方法,从糖尿病发病之初即控制糖尿病,对避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重要的。









































北京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jbwh/105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