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激光医学和物理医学专家,中国激光医学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疗分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激光学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激光学会主任、北京光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院激光科主任等职务。主持和参与编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风湿病学》《物理治疗学全书》《激光医疗实用技术》《激光穴位照射及临床应用》《激光器临床应用手册》等20多部著名的激光医学、物理医学相关书籍,在国内外发表相关文章多篇。现为《中国激光医学杂志》副主编。
高山仰止多求索
和那个时代许多学生一样,年轻的朱平教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年考入了北京医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
5年大学期间,朱教授掌握了稳定扎实的医学知识: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物理、化学、生化、细菌、解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学习生理、局部解剖等医学基础;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了临床实践……那个时代的大学学习方式都是教育劳动相结合,走到农村去参加医疗卫生工作,处理农村常见多发病,从实践中得真知,通过这样的机会,年轻的朱平教授学习了大量医学知识,积累了许多同龄人没有的实践经验。“我们医疗队都是随叫随到,乡亲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我的针灸技术也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朱教授回忆道。
学校、农村,奔走在无忧无虑的象牙塔与工作繁忙的下乡农村医疗队之间,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深深触动了他,深刻体会到毛主席六二六讲话对医疗工作的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校园中的平静与社会上所见的生老病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是在学校中学习再多理念也不曾领悟的医学道德,那是图书馆中阅览再多图书也不能读到的职业责任感,“人托我以性命,我必尽之以全心全力!”一颗赤诚之心秉承着崇高的使命感服务社会——尽己之所能,解人之所痛。
就这样,年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朱平,医院,朱平教授的从医生涯也因此而展开。
激光历程又一“春”
医院,那时候还是普通大夫的朱平教授正担任眼科大夫。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年就应用到了医学上,如眼科的视网膜脱落和破孔的焊接上,操作简单,对病人效果也好。随着激光的发展在临床的运用上面越来越广泛,所以朱平对激光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偶然机会,朱平教授在学术杂志上看到了美国媒体上关于用激光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文章,基于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他仿佛看到激光医学的治疗能够惠及更多的病人,于是他立马将“光动力学诊治恶性肿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开始的时候是从动物实验开始,从小白鼠开始试验,给小白鼠注射“血卟啉”后,激光照射癌细胞可以发出橘红色的萤光,而正常组织没有影响对癌症肿瘤的诊断效果,激光照射小鼠的肿瘤细胞迅速的坏死、结痂、脱落,证明了激光对癌症肿瘤的诊断确实有治疗的效果。后来给第一个基底细胞癌患者治疗的时候,第一次治疗,并不知道治疗有无副作用,朱大夫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一直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治疗结果反映良好,没有任何副作用,而且疗效很好!
研究课题期间,新华社的一位记者恰巧来到他们研究小组,闲聊期间,朱大夫聊到了此次的研究课题,新华社记者以此作为内参上报给国家领导人,领导作出了指示:“要把项目搞下去!”并拨出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激光药物和临床的研究。很快,医院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研究之中。
年朱平教授被派去美国进行考察、学习,做出了多例临床研究报告,当时美国杂志为此也进行了刊登报道。年,该项目被国家科委看重并列为六五、七五、八五国家攻关课题,朱平教授作为国内开展光动力学治疗癌症的专家,受邀成为了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一项课题获得了国家卫生部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一等奖。这时候,朱平教授已步入不惑之年,而他事业的“春天”才刚刚来临。
光动力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获得阶段性成功后,作为科委代表团成员,朱平教授多次前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泰国等国家讲学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带回了许多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