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0日受伤,到5月20日,4个月,天。
陶勇医生的名字,有十多次登上热搜。如果不是因为那场伤医事件,他的名字本该安安静静地,定期出现在国际国内眼科学最前沿的学术期刊上。而不是以如此惨烈的方式,被公众熟知。1月20日下午2点,医院门诊七楼,鲜血洒了一条走廊。血并非来自伤病患者,而是来自救死扶伤的医生。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医生。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手拿一把菜刀,从七楼追到六楼,他想要陶医生的命。这个人,是陶勇的病人,高度近视导致视网膜脱离,有失明的风险。医院眼科另一个医生那里治过三次,没好,陶勇给他动了手术。两个小时的手术,陶勇有腰伤在身,背上还钉着六颗钉子,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做完手术,保住了他的视力。但他转身就对着陶医生举起了菜刀。三刀砍在头上,其中一刀离颈动脉很近。颅内出血、水肿,失血ml。左手前臂、手掌神经、血管、9根肌腱被砍断,右手臂枕骨被砍伤。陶勇清醒时看见的最后画面,是自己左手的骨头,一根根的。他在ICU里昏迷了三天,醒来看到妻子,跟她说,幸好砍的是他,年轻,跑得快,如果当时是另一位给那人治过病的医生在,后果更可怕。陶勇不仅是主任医师,也是博士生导师。受伤后,很多师生来探望他,看到他裹满纱布的双手,都忍不住哭了。图源微博眼科小超人老梁结果常常是他安慰流泪的师生们:做不了手术,我可以做研究。但ICU的保洁阿姨看见,没人探视的时候,陶勇在默默流泪。受伤前,他用这双手,做过0多台眼部手术,最多时一天86台,平均5分钟一个。眼球的直径只有24到25毫米,结构极为精密。对眼球动手术,难度不亚于“在一张卫生纸上洒满胶水,揉成一团,一年后再把纸展开,还不能弄破”。要操作这样精细的手术,可想而知陶医生拥有一双多灵敏的手。但现在,这双手变成了这样。图源新京报受伤四个月后,手部还是没有恢复正常知觉,“就跟掉进了零下20多度的冰窖子里一样”,感觉不到烫。图源微博北京眼科医生陶勇左手的皮、肉、肌腱粘死在一起,不能伸展开,一直是屈着的状态。这样一双手,对眼科医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陶勇说:意味着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图源新京报
还在ICU的时候,陶勇口述了一首诗,都是关于他医过的盲童的故事。他说:“以后不能再重返手术台,也想组织一群盲童进行巡演,让他们赚钱养家。”图源微博
北京眼科医生陶勇诗的最后一句是:“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年,17岁的陶勇从江西抚州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坐着两天一夜的火车来到北京,入学北京医科大学。学医不是陶勇父母的心意,他们本希望儿子选择北邮,那个年代,邮电、电信行业很是吃香。但陶勇觉得学医有价值感。少年时,母亲患有沙眼,眼睛里长满小颗粒,“就跟铺路石一样”。他陪母亲去治眼睛,医院特别简单粗暴,拿针挑,挑出20多颗白色的结石。但挑完以后,妈妈眼睛不磨了。陶勇就觉得,“干这事挺有价值感的”。他还喜欢挑战性,所以选了眼科里小众的葡萄膜炎作为研究方向。小众也意味着孤独。一本六七百页的《眼科学》期刊,关于葡萄膜炎研究的篇幅只有20来页。在一个全新的医学领域开垦,为了保证安全性,经常要在动物身上实验。读博期间,陶勇为了检验一套最新的治疗方法,决定先拿幼猪“开刀”。这时问题来了,那是三伏天,动物室条件有限,猪饲料短缺。陶勇没处搞饲料,只能天天戴着手套,去食堂给小猪扒泔水,顶着路人嫌弃的目光。这段经历,他年博士毕业,作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时还提到过。他对医学充满了热爱,教训师弟师妹时会说:“我就不明白,你们对医学怎么就不够热爱呢?我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就很明确,我就是想当一名好医生!我觉得每个报考医学院的人都是这样,不是吗?”学医十年后,陶勇如愿当上眼科医生。平时看病,周末带着年轻医生加班,仍然用动物做眼科手术实验。他们喜欢用兔子做去除白内障的手术,因为兔子的眼球内部空间狭小,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晶状体,是白内障的“易感群体”。手术成功,陶勇会兴奋地叫别人来显微镜下看:“你看看这晶状体多透明,这手术多完美!”虽然,他其实对兔毛严重过敏,过敏到走进兔子房,只需吸一口气,马上面红耳赤脖子痒。陶勇在给兔子做眼科手术,图源微博
眼科小超人老梁靠着一股狂热的钻研劲儿,陶勇30岁出头就成了眼科领域的佼佼者,发表了98篇SCI论文,主持着多项国内外科研基金。“医学”这两个字,在陶勇心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匠人阶段,“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第二个阶段是医术创新,解决棘手的医学难题;第三个阶段,就是信仰。图源无话不说
光是钻研和看诊,只能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只有深入到医患关系里,才能将对医学的热爱上升到信仰。陶勇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医患关系,是在临床实习期间。那时他在儿科跟随一位老师值夜班,凌晨两三点,一个男人抱着一个浑身是黄疸的婴儿冲进来,满头大汗,央求老师救救他的孩子。老师一看孩子快不行了,二话没说,接过婴儿就去了抢救室。按压、人工呼吸,婴儿始终是冰凉的,但老师一直没有放弃。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老师觉得实在没希望了,才把孩子抱出来还给那位父亲,说“我们努力了,但还是不行”。男人接过孩子,给老师鞠了一躬就走了。从头到尾,老师一分钱的事儿都没提,男人也没有一句怨言。这段经历给陶勇的从医生涯奠定了一个好的开始。他意识到,医生不止是一门职业,医生和患者之间也不止是买卖关系,是可以相互信任的。等他做了医生,经常因为不忍心病人家庭条件困难,主动帮他们省钱,甚至还会帮忙垫付医药费。有个河北的病人,视力只有零点零五,一个人摸着来北京找陶勇看病。陶勇看诊时了解到,病人的妻子在宾馆洗床单,不慎把手卷进洗衣机里,夫妻俩都成了残疾。他主动退了病人的元挂号费,希望为他们减轻一点负担。还有一个病人,视网膜脱落加白内障,急需手术,东拼西凑只借到两万块,灰心之下准备不治了。陶勇把他劝回来,自己垫了几万块,给他做了手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瞎”。图源微博设计师田亮医术高明,再加上医者仁心,陶勇成为很多眼疾患者失明前的“最后一道希望”。那些白血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眼睛被病毒感染,几近失明,被四处拒诊,最后找到陶勇。陶勇本可以和其他医生一样拒绝,这是有些冷血、但更理性的决定。他也不是没有这样想过,但一想到老了以后,回想往事,因为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放弃了病人的眼睛,他就不能心安。每一次心软都是一场冒险。冒险有时会得到好的结果,比如他收治的一个白血病患者,小姑娘恢复了视力,参加绘画比赛,将获得的元奖金捐给了陶勇的另一个病人。更多的时候,是陶勇的辛苦付出换来了患者的信任和理解。1月17日,他在微博上转发一名患者给他的感谢信,并写道:“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3天之后,他就出事了。伤他的患者,并不满足于“有时治愈”,他要的是“总是治愈”。陶勇出事后,他的师妹前去探望,问他:过一段时间回想起来,会不会后怕?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医生这个职业还有信心吗?还想回到临床吗?陶勇伤后首次面对公众直播陶勇的答案是,他想回来。在受伤天后,陶勇回到了接诊台前。图源微博儿科医生王师尧经过这一场劫难,陶勇更庆幸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因为它教会了他看待人性和善恶。图源无话不说在受伤后首次面对公众直播时,陶勇说自己“放下了仇恨”。很多人评价他是“菩萨心肠”,但陶勇觉得自己被误解了。并不是要一味的善和宽容,而应该内柔外刚。放下仇恨,是与自己和解。就像爬山时被石头绊倒了,他可以站起来拍拍尘土,继续往前走,没有必要对着石头拳打脚踢。但石头必须要被搬开,伤医者必须得到严惩。“我们在处理自己内心的时候,应该慈悲宽容;但在对待一个社会管理的时候,必须要严格。”图源鲁豫有约一日行4月5日,持刀砍死杨文医生的凶手孙文斌被执行死刑。此前,暴力伤医未致死的案件,判得最重的就是15年。陶勇的师妹在微博上呼吁:我们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