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进群众门、说群众话、帮群众难、解群众忧,他们把群众当亲人,把诉求当家事,总看群众还需要什么,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们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们就是我们寻找的“群众工作能手”。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38期,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群众工作能手都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百姓冷暖牵动着他的心▲▲▲记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驻叶城县乌夏巴什镇喀什吐维村工作队副队长赵新伟
自年驻村以来,他始终将村民美好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走村入户、扶贫济困、调解纠纷、为民服务,怀着一颗真诚为民服务的心,在服务群众的路上奔波。他就是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驻叶城县乌夏巴什镇喀什吐维村工作队副队长赵新伟。
走村入户解决困难诉求“依大妈在家吗?您好些了没有?”听到赵新伟的声音,依瓦·斯拉吉丁大妈连忙起身招呼道:“在!小赵又来看望我,这么忙还挂念着我,真是太感谢了!”
3月的一天,赵新伟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依瓦大妈胃病发作,一个人蜷缩在冰冷的土炕上。依瓦大妈今年已经74岁了,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很少有时间能陪在母亲身边。赵新伟当即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并垫付了所有费用。经过一个星期的住院治疗,老人病情逐渐好转。
“你真是党的好‘卡德尔’,等我的眼睛治好了,我第一个想看到的是你。”贫困户阿依木尼沙·克热木得知医治眼睛的手术费有了着落,激动地对电话那头的赵新伟说。
阿依木尼沙患眼疾多年,前几个月,她的眼疾严重了,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赵新伟得知后,利用休假时间带她去乌鲁木齐检查。经检测发现阿依木尼沙的视网膜脱落,换眼角膜需要6万元手术费。阿依木尼沙听到要花这么多钱,当即就要回叶城,不愿做手术。赵新伟耐心地给她讲党的惠民政策,劝说她安心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待眼角膜捐献者,费用问题由他来解决。在老人住院期间,赵新伟帮阿依木尼沙申请到大病医疗救助金4万元。
这样的真情帮扶事例还有很多。驻村以来,赵新伟累计走访群众余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诉求件,用真情服务村民,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誉。
理清思路带强班子队伍驻村伊始,赵新伟发现村干部工作思路不清晰、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庸、懒、散、托”现象严重。他向工作队建议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为抓手,强化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
“要想工作干得好,得到群众的认可,我们就要掌握村情、了解民意、解决问题,乡亲们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是你,那工作就做到位了。”赵新伟对自己的帮带干部、村治保主任买买吐拉·吐地买买说。工作中,赵新伟给买买吐拉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传授经验,增强他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提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能力。
在赵新伟的带动下,村干部工作作风得到逐步好转,不仅赢得村民赞誉,更让村党组织赢得了民心。年以来,喀什吐维村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人,发展党员6人,党建工作走在乌夏巴什镇前列。村党支部书记麦合木提·斯依提说:“如今,村委会人气旺了,笑声多了怨言少了,村民有困难有诉求也愿意到村委会来找我们了。”
心系群众助力脱贫致富驻村以来,赵新伟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脱贫先就业理念,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利用农牧民夜校相继开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缝纫、家禽养殖、种植等技能培训,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助力就业。
阿依麦提·吾加木尼亚孜有强烈的就业意愿,但他的父母因思想保守不想让他外出就业。恰巧县上要招录一批护边员,工作地点离家很近,赵新伟得知后反复动员阿依麦提的父母。
“孩子有想就业的意愿是很好的,我们应该鼓励他,支持他,对家里来说也减轻了不少负担。”经过耐心沟通,阿依麦提的父母终于同意他前去就业,赵新伟又跑前跑后帮他报名、递交资料、考前辅导……
顺利入职的阿依麦提,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高兴地对赵新伟说:“现在我每月工资有元,我要好好干,我有能力让父母安享晚年。”
为了帮助村民发展庭院养殖拓宽增收渠道,赵新伟和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购买50只鸭子发放给10户贫困户作为养殖示范点。春耕时节,他出资余元帮助困难家庭购买种子和化肥,让40户村民提早完成春耕工作。骄阳似火的六月,他在麦田里挥着镰刀帮村民抢收小麦。秋播了,他又扛着锄头,带着自己垫资购买的玉米种子和化肥走进贫困户的地里…….
点滴小事汇成浓浓真情。如今,一提起赵新伟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巴郎子亚克西!”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赵新伟深深地融入进这片土地,扎根在村民心中,用一腔真情为村民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办成了一件件好事,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与尊重。
色日克苏盖提村的“推销员”▲▲▲记昆仑银行驻沙雅县古勒巴格镇色日克苏盖提村工作队员艾力江·喀迪尔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色日克苏盖提村有一个深受村民喜爱的“推销员”。他时而站在村级阵地的宣讲台上,当一名传播者;时而坐在群众家的灶间炕头,当一个贴心人;时而蹲在炎炎烈日下的田间地头,做一名劳动者。他就是昆仑银行驻村工作队员艾力江·喀迪尔。年驻村以来,他怀着一心为民的赤诚之心和不畏艰辛的勇敢之心为民解忧解困,赢得群众的好评。
润物无声改变群众思想“我一直生活在这里,村里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水、电、网络进入百姓家,柏油路、防渗渠、路灯、休闲广场让我们生活更方便,千米葡萄长廊、千米景观围墙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6月20日,艾力江组织村民开展讲故事活动时,72岁的老党员扎伊尔·吾甫尔深有感触,讲述身边的变化。
“现在家家住上了安居富民房,有了新农合”“就是,种地也有补贴”……两名村民听了扎伊尔的话后,热烈地回应着。
为了让群众明白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艾力江和工作队每月组织村民开展讲故事活动,用接地气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谈村子的变化、谈幸福生活,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好政策,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不断传递释放正能量。
色日克苏盖提村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率低,艾力江在宣讲的同时,在普通话推广上也花了大力气。他在《教你学汉语》教材的基础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惠民政策等纳入授课教程,让群众在一点一滴中学习新思想。
现在每到傍晚,郎朗的读书声,动听的中国古典音乐、充满韵味的中华传统舞曲、动感十足的时尚现代舞蹈,在村委会轮番上演。“这样的活动真得好,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大伙儿的心也越走越近了。”村民买买提·扎依尔说。
细水长流解决群众困难“艾力江一直都很照顾我,就像我的儿子一样,感谢党派来这样一个好干部。”村民买买提·卡德尔说起艾力江时赞不绝口。
买买提是村里的低保户,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常年卧床。艾力江经常去他家探望,帮助解决生活生产困难,医院检查治疗,还常常鼓励他积极开朗面对疾病。一天,艾力江在与村民聊天中得知,和田有一名医生治疗关节炎非常出名,他便开始四处打听这位医生的消息。在工作队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艾力江终于联系到了这位医生,帮助买买提治病。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买买提的关节炎有了好转。
“艾力江、艾力江,我家扶贫牛生牛娃了……”3月的一天,村民艾合买提·买合木提找到艾力江兴奋地说道。艾合买提是村里的贫困户,艾力江为其争取到暖圈、扶贫牛等项目,又和其他工作队员捐款购买5只扶贫羊赠予他。4月份,艾力江又为艾合买提的女儿热哈乃木联系了本村保洁环卫公益岗位,热哈乃木高兴地说:“这份工作离家近,我能照顾家人,每月还有元的稳定收入,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感谢艾力江对我们帮助。”
驻村以来,艾力江解决群众困难诉求20余件,上门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为村民写信、写申请、翻译资料等多次,用朴实善良的情怀温暖村民的心。
滴水穿石提高群众技能棉花种植是色日克苏盖提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村民增产增收,艾力江向县、镇农业技术人员虚心学习农业专业知识,并与工作队、村“两委”协商,在村里大力推广种植优质棉种。
每天早起开完晨会后,艾力江便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耐心给村民宣传使用优质棉种的好处。“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名‘推销员’,但是只要能帮大伙增产增收,这个‘推销员’我当定了!”艾力江笑着说。
为了打消村民种植优质棉种的顾虑,艾力江和队员们跑前跑后,最终与沙雅县某知名种业达成协议,引导40户种植优质良种的农户与种业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并设定保底价格,确保农民收入有保障。看到这些,全村棉农心里都有了底,纷纷加入其中,播种优质良种余亩,为今年棉花丰收、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想方设法把科学的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才能让村民拿到走向致富路的‘通行证’。”艾力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驻村以来,艾力江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44场次,受益群众余人次,为村民增收注入了新动力。
现在,色日克苏盖提村村民的思想活了,脸上笑容多了,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感党恩爱祖国意识深入民心,这一切离不开工作队,离不开艾力江深入群众、为民解忧的赤子之心。在驻村路上,艾力江继续“推销”着自己的“光”和“热”。
一片冰心在玉壶满腔热情暖社区▲▲▲记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驻三工片区管委会新联路社区工作队员杨玉好
“社区来个好小伙儿,办起事来快又好,大小事情你找他,包你满意直说好!”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三工片区管委会新联路社区,居民间传着这样一句话。这小伙说的就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驻社区工作队员杨玉好。这个被居民频频点赞的小伙子,凭着对群众的真心实意,走进了居民心中,温暖了居民的心。
真诚踏实好当群众家里人“小杨这个人呀,真好!把我们当家人,什么事都为我们操心。”居民莫红霞说起杨玉好连声称赞。
临近夏季,为了消除社区安全隐患,社区和工作队在辖区内逐户对易燃易爆等危安物品进行清理。每到一户居民家中,杨玉好不仅说明来意、讲明安全注意事项,还会动手帮居民一起检查排除家里的安全隐患。收拾出的垃圾和有安全隐患的物品,杨玉好总是顺手就带走了,这些小细节都被居民们看在眼里,人前人后总夸小杨就像自家人一样。
家住晏园小区的林渝人为自家房屋漏水的事头疼了十几年,物业公司一茬一茬地换,他的心病却一直未消。杨玉好走访时,林渝人又向他说起了这件烦心事。当时林渝人并没有报太大希望,只是找个人诉诉苦。谁知杨玉好将此事记在了心上,他发现除了林渝人,辖区不少居民也存在家中漏水的情况。收集齐居民反映的问题后,杨玉好来到物业公司,把26户居民的问题和自己考虑的解决方案一一摆出,经过反复沟通,物业公司终于同意登门查看并承诺进行统一维修。
“我们要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家的事儿。”杨玉好这么说,也这么做。一年多来,他和工作队为社区群众解决了30余件大大小小的困难问题,也正是他持之以恒的热诚,触动了居民们心中柔软的弦,让居民们打心底把他当作一家人。
情暖心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居民麦麦提·奥斯曼是杨玉好的结对亲戚。麦麦提年仅3岁的幼子买吾兰·麦麦提患有先天性马蹄足,无法正常行走,麦麦提想带儿子治疗但巨额的手术费让整个家庭负担累累。
杨玉好得知后,决定帮他们申请医疗救助,同时通过募捐平台为他们一家人筹集资金。医院检查,开具诊断证明,着手收集筹款所需的资料。很快,杨玉好通过网络平台发起了社会爱心募捐,获得了各地网友的支持,为小买吾兰筹到医药费元。当杨玉好把筹集来的医药费递给麦麦提时,麦麦提的眼眶湿润了,他握着杨玉好的手激动地说着“热合买提”。
买吾兰的手术成功后,杨玉好又为他们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帮他们申请临时生活救助。
对亲戚一片真情,对待其他人杨玉好同样热情似火。居民库尔班江·努尔买买提看不懂孩子老师发来的信息,杨玉好主动帮忙翻译,当得知孩子要办社保,杨玉好带着库尔班江忙前跑后办妥手续......
情相亲在于心相通。杨玉好用他阳光般的温暖和不懈努力,帮助着社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谁有问题他热情解答,谁有需要他积极回应,用真心诚心温暖着各族居民群众的心田。
热心细致好做居民贴心袄社区群众工作繁杂而琐碎,但杨玉好却乐在其中。每次入户走访他都会细心收集辖区群众的问题建议,居民提出的他想办法解决,居民没有提到的他主动帮助解决。
新联路社区居住着不少“空巢”老人,他们因为腿脚不便,很少出门。杨玉好细心地记下了这些老人的门牌号,每周都会定时到老人家看看,菜是不是吃完了,常备药品还有没有。如果缺了什么,杨玉好就会给老人买回来。
到孤寡老人家里“串门子”,成了他的“周功课”。“小杨啊,话不多,但是做的事呀,真好!”80岁的秦立英老人对杨玉好赞不绝口。
每天下午,老人们吃过晚饭都喜欢在小区里转悠,杨玉好也会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诉求,给他们讲讲党的惠民政策。77岁的彭克智打趣地对杨玉好说:“小杨啊,你看我们这些老伙计出来聊天都没有个坐的椅子,你有没有办法给解决一下呀。”说完这话没几天,小区内便增添了一批崭新、舒适的便民座椅。“这小伙子真不错,把我们反映的问题当回事儿,我要给他和工作队点个赞!”彭克智老人高兴地说道。
杨玉好凭着一份细心、热心和真心,为辖区居民维修路灯、疏通下水道、清扫老人门前的积雪、解决群众困难……点滴小事汇成浓浓真情,杨玉好时刻心系群众,心系社区的每一位居民,让这个大家庭既温馨又和谐。
温暖百姓心头的一盏灯▲▲▲记富蕴县国税局驻克孜勒希力克乡萨尔托海村工作队副队长马肯·木拉提汗
一提起富蕴县国税局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马肯·木拉提汗,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萨尔托海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有人夸他是以心换心的“自家人”,有人说他是为民服务的“贴心人”,有人赞他是默默奉献的“孺子牛”。今年驻村以来,他一心扑在岗位上,把心放在农村、把情系于百姓,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温暖群众。
当好村民致富的“向导”萨尔托海村距离县城公里,全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多地少。村民依靠传统农业种植谋生,收入有限,思想保守,观念陈旧。
驻村伊始,马肯便下定决心,要让大家富起来。走访时,马肯了解到村里每家都有一个大院子,最大的有6亩,最小的也有1.5亩,且大部分都闲置没有利用。
“庭院土地土质好、土壤肥沃,利用好了,收益是大田地的三到五倍,最好的可以达到十倍。”马肯对村民的庭院有了新计划。他与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商定后,决定利用农牧民夜校、周一升国旗等时机,广泛动员村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
村民朱盘·交马特房前屋后有2亩空地,一直闲置,村干部多次鼓励他发展庭院种植却都不了了之。马肯了解情况后,来到朱盘家,给他讲发展庭院经济的惠民政策和丰厚收益,并主动买来菜苗、果树苗和鸡苗,手把手帮他规划院落,悉心指导他种植养殖技术,帮他发展庭院经济。
对于保持观望的村民,马肯上门一户户动员。目前,全村村民的庭院都被利用起来,其中,39户村民在庭院建起蔬菜大棚,朱盘就是其中一户。如今,看着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朱盘高兴地说:“以前我给别人代牧,辛苦不说,还操心,一个夏天也就挣个0元,现在发展庭院经济,一年至少有2万元的收入。”
当好村民学习的“老师”萨尔托海村名村民当中,40岁以上的村民占到全村人数的68%,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成为外出就业的短板。
如何让大家主动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带着这些问题,马肯走进群众,向村民征求意见,根据村民需求制定学习课程表。依托农牧民夜校,每周开展三次技能和语言培训。短短两个月,很多村民开始主动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两天我要去县城工作了,一个月给元,以前不愿意出去打工,是因为没办法交流,现在我不仅会说,还会写简单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村民阿尔斯坦·巴合提开心地说。
除此之外,马肯还把党的惠民政策分类分期穿插着推送给村民,通过夜校培训、入户走访、面对面等方式,让全村村民熟知党的惠民政策。
在入户宣讲过程中,马肯发现村民阿合力别克·加开年纪不大,却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原来阿合力别克喝奶茶、吃饭放盐过重,又很少吃蔬菜,这样的问题在全村都很普遍。考虑到村民身体健康问题,马肯又把卫生健康大讲堂搬进村里,定期邀请县里医务人员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不断改变村民生活理念。
“现在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身体也要越来越好,不能因病返贫,要早做准备,引导他们改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马肯认真地说道。
当好村民解困的“帮手”“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马肯说。截止目前,他累计为村民解决用水、用电等生产生活难题32件,为村民办实事好事50余件。
贫困户阿拉马斯别克·胡尔曼别克一家5口人,主要依靠耕种维持生活,生活拮据的他供养着在吉林上大学的二女儿。谁知,二女儿突然得了肺结核病,这对本就不富裕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
马肯得知后,立刻从自己的工资卡里取出元钱,连夜交给阿拉马斯别克,说:“这些钱,你拿着,先去带女儿看病。”随后马肯又组织队员、村干部、单位同事开展募捐活动,解决阿拉马斯别克的燃眉之急。很快,通过治疗,阿拉马斯别克的二女儿又重返校园,开始求学生活。
凌晨时分,忙碌了一天的马肯打开台灯,翻开民情日记本,用心写着:“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得挺好,下周三邀请县农业局、畜牧局的专家来村里,通过‘集中讲授+现场解疑’的方式,让村民再多掌握一些种养殖技术......”昏暗的灯光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明亮,就像马肯在群众心里,似一缕光亮,一路指引、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铺平樱桃村的“民生路”▲▲▲记喀什市人社局驻乃则尔巴格镇樱桃村工作队副队长魏明峰
“一定要问清村民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要多用心、多动笔,将村民的困难记下来,及时解决。”每天早上对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叮嘱,成了魏明峰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魏明峰是喀什市人社局驻乃则尔巴格镇樱桃村工作队副队长。驻村一年半来,他时刻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颗心情牵百姓疾苦“感谢工作队,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不辜负魏副队长对我的帮助,争取早日脱贫。”贫困户麦麦提玉素甫·克力木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
麦麦提玉素甫本是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因家人患病需要照顾,无奈之下麦麦提玉素甫辞去了工作,担负起照顾哥哥的重任。屋漏偏逢连夜雨。没多久,麦麦提玉素甫的母亲去世了,妻子也即将面临分娩,家中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需要供养,面对日渐沉重的家庭负担,麦麦提玉素甫常常一个人偷偷地流泪。
魏明峰在走访时从麦麦提玉素甫妻子的口中得知他们的难处后,连忙联系民政部门,协调医护人员帮忙照顾麦麦提玉素甫的哥哥。同时一边鼓励麦麦提玉素甫重拾生活信心,一边帮他与水泥厂沟通,希望他能回厂重新就业。最终,在魏明峰的努力下,麦麦提玉素甫又重新回到企业上班。“好好干,家里的困难我们帮你解决。”魏明峰鼓励、安慰着麦麦提玉素甫,给他打了一剂脱贫致富的“强心针”。
在工作队和魏明峰的努力下,15名贫困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地就业。通过夜校学习培训,集中安排67人前往喀什市北部产业园、克拉玛依市务工......作为村扶贫工作站的扶贫书记,魏明峰从扶志扶智入手,激发贫困户致富活力。
“我们做工作就应该带着一颗真心,做就要做到群众满意。”魏明峰这样说道。
一双眼聚焦民生细节这一天,魏明峰和往常一样入户走访,当他走进木沙·瓦利斯老人家时,被眼前的一幕场景触动。木沙老人坐在有些昏暗的房子里,用自己枯瘦的双手,支撑着身体慢慢地往有阳光的地方挪动。魏明峰向她家人了解到,老人常年腿脚不便,如果想到院子里透气,就得靠儿子和儿媳合力帮忙才行,即便到了庭院,也只能坐在那里。“一定要给她买轮椅,让她享受阳光,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一个念头深深地扎根在魏明峰的心里。
回到村委会,魏明峰梳理档案发现村里共有24名家庭经济拮据,年纪较大且腿脚不便的老人,他们无法正常出行,甚至长期卧床。魏明峰一一记录下他们的名字,与工作队和村“两委”沟通商定后,向喀什市人社局撰写报告,申请群众工作资金。很快,工作队得到了1.32万元的群众工作资金,为24名老人购买了轮椅。收到轮椅后,魏明峰和队员、村干部又一一将零散的轮椅组装起来,反复检验,确保每个轮椅都安全可靠。
“魏明峰是个细心的人,时刻为群众着想。他看到村里15组的路灯不亮,就找来工人督促他们修好全村的灯;看到农户家的作物长势不好,就为他们送去肥料。他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更有一颗为民办事的真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工作队员李琳如是说。
一盏灯点亮脱贫之路“魏老师,这几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在农民夜校培训班上,村民塔吉古丽向魏明峰问道。
樱桃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当地村民大都有一技之长,或当木匠制作小家具,或当裁缝给人做衣裳,没有技能的也能开个小商店谋生。但是,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低却是制约本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魏明峰主动担任起村农民夜校的培训教师,为大家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结合生产生活需要,在课堂上与学员们积极交流互动,用贴近生活的短语、有趣的教学方式培养村民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同时,利用夜校平台,向村民宣传党的惠民政策,鼓励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让他们意识到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多亏了农民夜校,现在我真的体会到了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前我给别人打工因为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很多活都干不了,每月工资才元,现在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每月可以拿到3元工资。”村民买买提艾力·阿不都热合曼感慨地说。
自夜校开展培训以来,参加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村民由70人增至多人,村民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日渐高涨,开班次也从原本的每周一次增至每周三次。如今,村民之间打招呼也常常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看着樱桃村的村民幸福指数逐步攀升,魏明峰高兴之余没有丝毫懈怠,他说:“我要甘为‘孺子牛’,为樱桃村铺平‘民生路’,不用随风潜入夜,也能润物细无声。”
推荐阅读: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这几件大事!
2.自治区领导参加迎“八一”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
3.我虽脱下了军装,但军魂将伴我驻村
4.军魂伴我驻村,我自前行不止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