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疾病食疗

OCT测量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视网膜厚度

题:运用OCT测量累及黄斑区的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视网膜各层厚度变化(作者MarcelN.Menke等)

研究表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美国发生率约为0.15‰,即使行成功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依旧不完全,多伴有色觉缺失或视物变形。OCT的发展促进了对视网膜具体结构的研究,而频域OCT较传统OCT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结合软件分析可以测量视网膜各层次的厚度。该研究中,作者运用频域OCT测量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患者,观察其视网膜各层厚度随时间推移的变化。

来自瑞医院眼科的研究者们对所有累及黄斑的RRD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气体填充为SF6),或者行巩膜环扎术。采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对以下五层视网膜进行测厚:(1)NFL(神经纤维层);(2)GCLILP(神经节细胞及内从状层);(3)INL-OPL(内核层及外丛状层);(4)ONL(外核层);(5)EZ-RPE(椭圆体带-RPE层)。研究组根据随访时间长短分为:1组随访时间21d至8周(OCT测量时填充的SF6已全部吸收);2组随访时间>8周。对随访时间与术后网膜厚度变化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照组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眼。

结果表明:研究组包括34眼累及黄斑的RRD,其中1组18眼;INL-OPL、EZ-RPE视网膜厚度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GCL-IPL厚度与随访时间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1组和2组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增厚,EZ-RPE厚度均变薄。其中,1组要明显薄于2组;logMAR视力:1组从术前1.54提高至0.74,2组从1.33提高至0.56。视网膜厚度与视力间并无相关性,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时间与术后视力也无相关性。

作者分析,1组的GCL-IPL层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则较对照组明显变薄。以往的兔子模型研究发现视网膜脱离会导致神经节细胞大量死亡以及其轴突严重缺失。作者认为,视网膜脱离后神经节细胞的缺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且未来或许可通过对这类神经细胞的保护来获得较好的视力预后。该研究还发现,1组和2组的NFL均较对照组增厚,并且1组更显著,考虑可能与玻璃体切除术或视网膜相对缺血引起的神经纤维层水肿有关。

虽然2组的EZ-RPE较1组增厚,但相比于对照组,它们均变薄,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作者推断,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细胞会以重新排列的形式恢复其功能,但视网膜脱离作为一种损伤,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细胞凋亡和死亡,这也就是为什么术后EZRPE厚度不能完全恢复的原因。

总的来说,患者术后的视力提高与EZ-RPE形态恢复及NFL水肿消退有关,而视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永久性缺失可能导致术后视力的下降。由于视网膜厚度与视力间并无相关性,因此并不能通过它来预测患者的术后视力,这也可能与研究的病例不足有关。

------------------------------

如您觉得内容精彩,可推荐给更多朋友!

点击本文开头标题下面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也可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哪家好
山东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jbsl/105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