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他扎根新疆10年,既当“党代表”又做“武教头”,成长为“新时期模范指导员”。他是潜艇艇长,带领官兵成功处置“断崖”特情,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他是普通雷达操纵员,扎根三尺方舱,“十年磨一剑”练就火眼金睛,多次第一个判定并上报首都空域违规飞行空情。他是火箭军发射营长,立足岗位精武强能,率先垂范感召官兵,把一个后进营队带进先进。他是一名大山深处的仓库兵,却不甘寂寞和平凡,紧盯岗位需求搞创新,10余项成果被全军推广。他是海南文昌发射场建设指挥部工程师,2个火箭发射塔架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因长期拼命工作和紫外线照射导致双眼视网膜脱落,左眼永远失明,右眼术后裸眼视力仅为0.04。她是90后小姑娘,却在军事五项队百炼成钢,9次夺得世界军体赛场冠军,让国歌在异国他乡奏响、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他是武警特勤连连长,当兵至今扎根反恐维稳一线,每天双手击打墙壁上千次,厚厚的老茧证明了他的忠诚和担当······
他们是中国军队的普通基层官兵,却用拼搏和血汗谱写了披荆斩棘的青春奋斗曲,唱响了强军兴军的时代最强音。
连日来,参加走基层分享交流活动的第1组8名青年典型辗转贵州、广西、云南多地,深入部队演训现场、边防哨所、班排寝室,采取事迹分享、互动交流、主题团日等形式,与官兵面对面交流成长成才体会,共话强国强军使命担当,深受官兵欢迎。现摘录部分互动交流问答如下,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典型们成长的“奥秘”所在。
step
问
席教导员你好,近年来,连队的新兵入伍动机越来越多元化,请你结合你的经验,就“如何带好新时期的新兵”谈谈你的体会!
某步兵团1营政治教导员席涛:带好新兵没有巧,“日当兄长、夜当娘”。只有干部把新兵当自己的弟、自己的娃带,捧出一颗真心,战士才会燃起一团火,作为带兵人,真情永远胜过技巧,有爱才有希望!
当指导员时,河南籍战士小禹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出走,从小在姑姑家长大,一直渴望找到母亲。我请同学帮忙到当地派出所查找出了43个与小禹母亲同名人的照片,利用休假的半个月时间,辗转三地两千多公里,到房管局查拆迁档案,挨家挨户打听询问,最后终于帮助小禹找到了失散16年的母亲。
step
问
易艇长你好,从你的事迹报告中我们得知,年你所在的潜艇遭遇了“断崖”险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你是如何做到临危不乱、带领全舰官兵顺利化解险境的?
海军某潜艇艇长易辉:一是靠坚定的信念。每次出航我心里都有一个念头:“作为艇长,我怎么把全艇人员带出来,就要怎么带回去”!二是靠平时的从难从严训练。年当艇长后,为了练就能打胜仗的硬功夫,我要求艇员按照海军首长提出的“大胆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要求,在真难严实上自我加压,越是基础科目越是扎实去训,越带战术背景越是多练几招,越是风险项目越是从难从严。三是靠全艇人员敢于直面生死、无所畏惧的牺牲奉献精神。潜艇出现特情时,官兵不顾个人安全,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保住潜艇。
处置特情的生死关头,全艇官兵无一退缩,在岗的向最危险的地方冲锋,休更的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奔上战位。3分钟内,我一连串下达了30多个口令,全艇21个战位多个动作均令行一致、准确无误。根据平时训练的应急预案,主机舱3名艇员毫不犹豫封闭了进水舱室,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潜艇;轮机兵朱召伟被20多个大气压的高压海水一次次打回来,又一次次扑上去,拼尽全身力气堵漏,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潜艇上浮之后,由于空调系统无法使用,舱室温度高达摄氏53度,湿度高达90%,官兵们蜷缩在狭窄的舱室内奋力抢修,连续奋战8天8夜,有的累到四肢抽搐仍不下战位。正是平时练就的过硬技能和顽强作风,保证了这次特情的成功处置。
step
问
刘班长你好,你说你的工作岗位是一个不足3平米的方舱,每天面对这样狭小的工作环境,你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吗?
某雷达站雷达技师兼操纵员、四级军士长刘伟修:孤独、枯燥和无聊当然有,但小小方舱守望着祖国的蓝天,值班不能值“死班”,多琢磨几个问题、多啃下几块硬骨头,我们保障的雷达情报质量就更高,我们编织的天网就更密。习主席指出的“能打仗、打胜仗”,我理解,对于雷达操纵员来讲,就是“能值班、值好班”,把每一批空情处理好,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在守卫首都蓝天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干就是十几年,不仅无怨无悔,而且还干出了乐趣,干出了热爱。战友们都说我对战备值班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状态,一来任务就有精神,一听到警报就来劲,一踏上岗位就像进入战场,从不放过屏幕上的任何蛛丝马迹。担任操纵员以来,我处置各类空情超过万批,从未发生一次战备差错,情报合格率%。
step
问
钟营长你好,从你的事迹中我们了解到,你的右膝髌骨有伤,为何每次五公里武装越野还坚持背负全装、全力以赴?
火箭军某旅发射3营营长钟歆明:我要当的是“跟我上”的营长,而不是“给我上”的指挥员。平时的身先士卒,才能换来官兵的紧紧跟随!
当兵17年,虽然已年满34岁,而且右膝髌骨关节损伤,但每次五公里武装越野训练,我都背负全装、全力以赴;每次“精气神”对抗,我都第一个扛圆木、背沙袋、跳壕沟。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巨大的感召,营队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强。去年底,在基地组织的年终军事训练考核中,我营武装五公里越野名列基地营级单位第一。
step
问
周工程师你好,你的事迹报告中说到,你的右眼因劳累过度导致视网膜脱落,目前仅有0.04的裸眼视力,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生活中你是怎么看待这些挫折的?
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工程师周湘虎:医院治疗眼睛时,我心里一直想,我刚33岁啊!人生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梦想没有来得及实现。假如手术后还能见到光明的话,我想看大火箭腾飞,想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想看着女儿长大……离开北京前,爱人专门扶我到天安门“听”了一次升旗仪式。当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耳边奏响,我心潮澎湃。与雪山草地上倒下便再也没站起来的红军战士相比,与日寇刺刀下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抗日英烈相比,与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老一辈航天人相比,我这点伤残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暗下决心,绝不在命运面前低头,不管未来路有多难,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活出精彩。组织特别关照我,准备安排我到室内做适当的工作。但在我眼里,发射塔就像是自己的亲人,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倾注青春热血的岗位,一再请求让自己留下。领导见我特别坚持,就反复叮嘱,“一定要保护好眼睛!”
我觉得,命运虽然给我关上了一扇看世界的“窗”,但也给我开启了一扇通往辉煌人生的“门”,我要感谢人生的磨难,他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感谢神圣的事业,它让我执着追梦,我愿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心爱的航天事业,即使把另一只眼睛献给它,也无怨无悔!
step
问
王班长你好!你当兵二十多年,面对常年驻守大山深沟与上万种武器零件打交道的枯燥工作,是什么力量促使你立足本职不断进取的呢?
某仓库检修所修理技师、二级军士长王祖文:在我看来,干工作就像和自己的岗位谈恋爱,首先你得喜欢她,然后你就会去追求她,当你发现已爱上自己的岗位,那么别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自然就变得有了滋味!
也许有的同志认为,技术革新是专家学者的事,一个战士能有什么作为,但我想说,技术革新并不神秘,只要肯用心、敢挑战,战士也能有所作为。
step
问
王姐姐你好!从你的事迹报告中我们得知,你是在两次夺得世界亚军之后,第三次参赛才夺得了个人全能冠军,面对国外众多高手和严酷的训练,你是如何做到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呢?
军事体育运动大队军事五项队运动员王堂林:在军事五项队里,“拼到争第一,战至升国旗”是每一名队员的追求,当我第三次站在世界锦标赛的赛场,想起队史馆里琳琅满目的奖牌、奖杯,还有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告诉自己:这不是比赛,是打仗,就是拼死玩命也要打败她们!在我看来,正是这种“玩命”的精神,才让我如愿夺冠的!
同龄人的生活是彩色的,而我的世界里只有绿色。一年时间我有多天都泡在训练场,经过长期大强度高负荷的超极限训练,我的身上留下了20多处大的伤疤,经常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年初,一次米训练障碍跑过矮墙时,由于训练强度过大,体力实在不支,右腿没能及时收回,狠狠地撞在墙上,导致二分膑骨粉碎脱落,手术后医生嘱咐我至少全休半年。可我在床上躺了两天,就再也躺不住了,爬起来想方设法去训练。腿不行,就拿哑铃练臂力;刚刚能走,就试着练跑;刚刚能跑,又试着练跳。休息不到三个月,我就恢复了正常训练。
step
问
成连长你好,当你面对持械歹徒进行生死较量时,有没有想过万一失手的后果,你是如何做到一招毙敌的?
武警某团特勤连连长成林:年7月8日,我在执行一次封控抓捕任务时,一名犯罪分子突然持刀朝我头上砍来,当时我根本来不及多想,本能的反应让我迅猛下闪横移,而后将其制服。要说有什么诀窍,那就是全靠平时苦练的本领,只有平时往死里练,战时才能把敌人往死里打!
入伍15年,训练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擒敌训练中,我崇尚力量与速度,追求以小博大,为增强拳头硬度,每天坚持用拳头击打墙壁,并不断摸索运用一点爆发其全身的力量,在移动闪躲中击敌要害,一招制敌。射击训练中,我力求一个快字,枪弹结合子弹上膛快、构成瞄准突入识别快、快速搜索抵近击发快,8秒钟8发弹8个人头靶是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搜索射击、越障射击、交替掩护射击、大运动量后快速射击、狙击步枪80米打刀刃精度射击,一切都近似实战的环境中进行。真正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八一青春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