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网膜脱落 > 疾病检查

衣冠南渡,文人士大夫的救赎之路

中国的士大夫们在面对相同的境遇时,他们内心的情感往往都是相似的。南宋名相文天祥曾经创作过两百首集杜诗,每一句都用了杜甫的诗句,杜甫的诗固然登峰造极,文天祥的集句,却也赋予杜诗新的意义。文天祥和杜甫都是遭遇过国家动荡的人,相比杜甫遭遇的安史之乱,文天祥的经历更加惨痛,大厦将倾,非一人之力所能改变。文天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率领义军抗击蒙元,被捕后英勇就义。“衣冠南渡多崩奔。”这是杜甫目睹安史之乱后的感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文天祥经历了南宋倾覆后,这句话用在这里却也恰到好处。

什么是衣冠南渡?

衣冠,粗看字义,就是衣服和帽子,但这个词对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而言,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它代表了中原的文化和文明。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说管仲辅佐公子纠却让公子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他当不起“仁”这个评价。孔子却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在孔子看来管仲的重要贡献就是保全了中原的文明,因此他完全对得起“仁”这个评价。

▲左衽(左)和右衽(右)

古代中原地区的汉人穿衣服习惯上将左边的衣襟向右掩,盖住右边的衣襟,这称为右衽。而少数名族的习惯却相反,称之为左衽。虽然这只是生活习惯上的区别,但孔子却将其看作是文化上根本的区别。因此衣冠也不仅仅指衣服和帽子,同时还代表着中原地区的文化。

在古代,统一和一统始终是两个概念,统一就是由统而一,因为统治使得人们归聚到一起,进而使得原本不同的文化习俗变得相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就是这样的一种过程,首先统治所有人,接着让所有文化、所有习俗归一。这是法家霸道的体现。而一统就是由一而统,所有人认同一个价值观,认同一种文化,并且聚集到一起,由此而产生了统治是为一统。这“一统”的“一”就是儒家王道的体现。也是自汉代开始,无数秉承着儒家思想的文人士大夫始终维护着的道统,而每当国家动荡受到外敌的侵略,政统分崩离析之时,文人士大夫就撑起了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会从原本位于北方的政治中心,向南迁移,在南方落地生根,是为南渡。只要文脉和道统还存在,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就不会断绝,总有一天可以再次由一而统,而衣冠南渡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江山辽落,木犹如此;

风景不殊,人何以堪。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衣冠南渡的序幕,伴随着中原大乱,文人的救赎之路也就此开启。永嘉五年,即公元年,前汉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人率军攻晋,在平城歼灭十万晋军,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即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晋怀帝司马炽。西晋就此灭亡。琅琊王司马睿早在永嘉元年就已经听从王导建议,由琅琊移镇建业,同时与江东世家大族达成共识,获取它们的认可。永嘉之乱之后,大批士人南迁,司马睿又获得了北方大族的支持,由此称帝,是为晋元帝,而其子司马绍则成为日后的晋明帝。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帝南渡之后,一天明帝司马绍正坐在元帝膝上玩耍。忽报有使者从长安过来,于是元帝就问使者洛阳的情况,听到痛处不禁潸然泪下。明帝问父亲为何要哭?元帝就把南渡的事情告诉了明帝,并且问他:“你说是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回答道:“太阳远,只听说有人从长安过来,却从没听说有人从太阳过来。”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宴会,当着百官的面又问了明帝。明帝却回答:“太阳近。”元帝很奇怪,说:“怎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元帝答道:“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句充满着无奈与失望的话,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多么令人心痛。其实,面对江山寥落风景不殊,心痛的又何止明帝一个人?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在北伐无望之后,满心的激情化为愤懑,随之又化为悲凉的词句,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写,汴京虽在,缺以举目难见。“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在夔州寓居的时候,夜不能寐,翘首北望。

哪个人不希望生活在和平年代?又有谁不害怕无情的战火?衣冠南渡,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是最惨痛的记忆,恍若丧家狗,累累无所依,但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却是莫大的幸运。我们应当庆幸,在每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总有一批文人士大夫,秉着延续文脉不使之断绝的信念,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文明的火种。

中华民族未曾少过苦难,也未曾少过在苦难中筚路蓝缕的文人士大夫们。

这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抗战时期写的一首诗,冯友兰游览衡山,拜谒南岳为纪念宋代张栻和朱熹聚会论学而立的二贤祠。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北平沦陷。大量学者被迫从北平迁往内地,虽然那时冯友兰已在后方,但当他面对昔时圣贤,再想到当下巨变,心中感发,不能自已。从北平抢运出来的文物已经落满灰尘,繁华的汴水河畔如今也长出荒草,只有当自己亲身经历过南渡之后才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苦痛。从北平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再从昆明到四川李庄,民国的文人们留下了无数血泪记忆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陈寅恪在战火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因为过度工作,导致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在日军轰炸机来空袭时,是傅斯年不顾危险将他从住处一直背到防空洞避难;梁思成夫妇拖着病体,在颠沛流离之时仍不忘为各大高校以及图书馆画出建筑设计图……

▲梁思成手绘稿

晋明帝、庾亮、杜甫、辛弃疾、文天祥、冯友兰、傅斯年、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当我们被战争的快意与激昂所迷炫时所回顾一段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时,请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一群“百无一用”文人士大夫们,他们背负着文明的重任,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救赎之路。

投稿作者

陈瀚霖

毕业于复旦大学国学专业,

现为秦汉胡同五角场国文馆长。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到参与秦汉胡同公益课程

赞赏

长按







































北京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viuov.com/jbjc/105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