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史是人类科学发展史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无一不与科学文化的进步相联系。新的认识引申出新的思维,产生新的仪器设备与新的材料,进而提供新的检查与治疗方法,使眼科医生能更有效地治疗眼科疾病。今天的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具有开创精神的先驱们,从历史走向现代,让历史告诉未来。从本期开始,我们仍将以刘汉生院长大查房的形式,不定期陆续推出有关眼科学发展史的一些内容与大家分享。由于获取的资料可能不太全面,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历史足迹:视网膜脱离与巩膜外垫压手术
历史回顾:刘汉生院长
视网膜脱离首先是由Saint-Yves()在对一个眼球做大体病理检查时发现的,但差不多年后才有首例临床报告。年,在当时没有眼底镜的情况下,Beer检查一例患者时,透过瞳孔发现视网膜呈球状脱离贴近透明晶体,才认识到有“视网膜脱离”这一眼底疾病的存在。
年Helmholtz发明了眼底镜,眼科医生开始用眼底镜查看眼底。年,Coccius报告了眼底镜下发现了视网膜裂孔。
年,vonGraefe提出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脉络膜的浆液性渗漏进入视网膜下腔才引起视网膜脱离的理论。他认为裂孔是视网膜脱离所继发的,是脱离开始自愈的表现,随着视网膜裂孔的出现,视网膜下液通过裂孔进入玻璃体腔,引起视网膜重新附着。他以这种理论做指导,在视网膜上做一个医源性的切口以治疗视网膜脱离。可以想象,这种治疗方法肯定是短命的。
与vonGraefe的观点相反,年deWecker提出视网膜裂孔是视网膜脱离的原因,玻璃体内的液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腔引起视网膜脱离。可惜,这种正确的观点当时并没有被人们所接受。年,Leber报告在2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发现24例有视网膜裂孔,并认为视网膜裂孔是由于玻璃体牵引造成的。?
JulesGonin在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所产生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他报告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手术。Gonin的手术是用一个烧红的探针烧灼裂孔部位的巩膜、脉络膜与视网膜,这种手术被称为“火针术(ignipuncture)”,治疗成功率达到30-40%。他在年的法国眼科学会及年的海德堡年会上报告了他的手术结果,当时这篇报告的巨大潜力并没有被眼科同仁们重视。年,在阿母斯特丹的国际眼科学会上,他报告了手术治疗30例近期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0例得以治愈。病史三个月以上的患者,35例中仅15例治愈。他在比利时、德国、英国,美国、瑞士及法国的杂志上发表了34篇论文,在每一篇论文中,他都强调了视网膜裂孔的本质作用以及用火针法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的必要性。Gonin不只是发明了这种新手术,而且是他传播了这种新的理念(newgospel)。年,他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RetinalDetachment》。鉴于JulesGonin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开拓作用以及后来对眼科界的巨大影响,因此被称之为“视网膜手术之父”。
图1.JulesGonin与他的火针术
年,Weve在Gonin火针术的基础上做了改进,采用热凝术(diathermy)。年,Lindner采用全厚巩膜切除(fullthicknessscleralresection),持续性引流视网膜下液治疗视网膜脱离。
年,bietti首先将冷冻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他用干冰与丙酮混合物装在一个金属手柄内冷冻眼球表面,同年晚些时候Deutschmann则将干冰直接放在眼球表面,使它起到相当于热凝的效果。
年,Jess首先提出巩膜垫压术(scleralbuckling),但由于描述较为简单,并没有什么追随者,直到几乎二十年后眼科界才全面开展巩膜垫压术。
年,Rosengren使用玻璃体腔注射空气与引流视网膜下液相结合以关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
年,Schepens改进并发明了最初由Girard-Teulon年提到过的双目间接眼底镜。采用巩膜顶压,能看到周边的视网膜病变,在手术中也可做为视网膜裂孔的定位及确定引流视网膜下液的引流位置。
年,Shapland将Lindner的全厚巩膜切开改为板层巩膜切除,术中切除部分厚度的巩膜带,缝合切口后,变薄的巩膜与脉络膜形成皱褶,产生适中的巩膜垫压。
年,Custodis采用聚乙烯醇(polyviolplomb)缝在眼球表面因此而产生永久性的节段性巩膜垫压。他提出视网膜裂孔并不一定在手术中关闭,如果垫压块放置的位置合适,术后一段时间裂孔就可关闭。
年,Schepens用巩膜环扎术扩展了Custodis的节段性巩膜垫压术,他使用聚乙烯(polyethylene)管环扎眼球,但由于环扎管相当僵硬,在有些眼可发生巩膜、脉络膜以及视网膜的坏死等晚期并发症,后来被软性的硅胶替代。
由于全厚的巩膜热凝常可造成巩膜坏死,而干冰冷冻无法控制时间和温度,因此,年,LincoffHA与McleanJM报告了以液氮作为冷冻源的眼用冷冻仪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由于能较好地控制时间和温度,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从年JulesGonin第一例成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到上世纪70年代玻璃体切割手术出现之前及以后的几十年,眼科医生对于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只是由热凝转变为冷凝、由切开巩膜到不切开巩膜,由巩膜板层的折叠或层间垫压进入到巩膜外垫压,眼科医生一直为视网膜下液是否引流争论不休,手术技术没有大的突破与进展。
20世纪70年,Machemer首次应用17G单通道玻璃体切割器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才算打开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禁区,开创了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新篇章,让视网膜脱离手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赞赏